牌坊是一种门架式古建建筑物。它由立柱、斗拱、琉璃瓦、彩绘等组成。所用材料多为木,砖瓦,现在仿古建多用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古代牌楼用于对封建礼教的宣扬,一般建于寺庙、陵墓等前面或街道路口。现代多修建于村口、旅游区入口,生态园入口、公园口等。多以景观供人观赏,并标注地名,村名,景区名。
古建亭子一般是园林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以其自身的优美造型形成园林景观的重要景观节点,另一方面它的主要使用功能是供人在游园林时休憩及观赏园林,考虑到观景的需要,所以不同于居住等使用功能较强的房间要求,亭子一般是只有屋顶用于遮阴及避雨,而不建设围护墙体。
凉亭的作用:凉亭多建于道路的旁边,山脊、水边、公园、桥的中部或桥头,这是由凉亭的作用所决定的。
凉亭在园林景观中即使景观平台又是立的景观。即满足人们在活动中驻足休息、纳凉、避雨、纵目远眺。凉亭本身又是造型完整精美的景观建筑、园林小品。在古建凉亭中既有彩绘,又有特的建筑结构和精美的琉璃瓦及造型特的琉璃瓦工艺品供人观赏。
停子是供人歇息的场所,也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释名》
亭(凉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园中之亭,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
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唐] 白居易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阁者,四阿开四牖。汉有麒麟阁,唐有凌烟阁等,皆是式。——《园冶》
重无为楼,四敞为阁。阁四面皆有窗。且也设有门,四周还都没有挑出的平座,供人环阁漫步、观景。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四方、六角或八角,常呈两层,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四面开窗。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有时也特指女子的卧房。
清代的几处大戏园,主体舞台建筑平面近方形的均称阁,观戏扮戏的狭长形重屋均称楼。
《滕王阁诗》
[唐]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轩与亭相似,同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多置于高敞或临水之处,用作观景的小型单体建筑。轩式类车,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园冶》
园林中的轩与亭相似,也是古典园林中起点景作用的小型建筑物。多居高临下,于下处仰望,似有升腾飞动之感。
《项脊轩志》(节选)
[明]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廊是链接两个建筑物之间的通道。上有顶棚,以柱支撑,用以遮阳、避雨,便于人们游走过程中观赏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