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治到民国前期,有姓名可考的浅绛彩瓷画师已有550多名。在中国瓷画史上,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瓷器上传承了传统中国书画的源流,使古老的陶瓷艺术焕发出新的青春,在借鉴很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按目前传世的实物资料,对浅绛彩瓷画师的构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着重从群体性构成,方面进行了探索。
从时间分,以前期为主。综合理论界和收藏界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浅绛彩瓷画家群体,以甲午战争(1894)前后为界,以瓷画家作品旺盛期为依据,按时间顺序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甲午战争以前为浅绛彩瓷器前期,这是浅绛彩瓷器的兴起和兴盛时期,是中国书画入瓷以来,艺术水平高、书画家参与广、题材为丰富、出现多的时期,也是浅绛彩瓷器为辉煌。入宫入官为兴盛的时期。浅绛彩瓷器的兴起和盛行,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绘艺超群,作品瞩目的瓷画家群体。除了这一不断壮大的彩绘瓷群体外,早期一些官员、画家偶尔也加入浅绛彩瓷器的创作,也创作了不少。综合各方面意见和笔者多年的研究,早期的瓷画师约270多人,他们中的代表性人物,除了公认的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三大家外,较为的还有70多人,他们是:程焕文、程松石、程言、程友石、顾海林、胡郁、任焕章、汪藩、汪章、王凤池、徐仰熙、俞子明、许品衡、敖少泉、汪照藜、竹菴(藜瑛、郑景贤)、张子英、蔡瑞、陈子常、程楷、程万年(程衡)、程玉庭(钟山)、方家珍、方少溪、方廷辉、方秀芝、高心田,古琴氏、胡大猷、胡凎、胡夔、胡崑、胡炎、黄铭光、黄士陵、黄小山、贾晋、贾醒卿、江栖梧、蒋龙华(蒋锡臣、蒋玉卿)、焦佩兰、雷洪章、李海欧、李金章、李明岚、李友梅、李蕴辉、李子乔、梁肯堂、林乐琴、罗炳荣、罗旸谷、梅峰樵、聂继良、石祉庭、唐基桐、万子铭、王方玉、王汉卿、王启明、王昭明、文轩氏、吴友阑、仙哉、徐仰照、许仕登。许瑶阶、余焕文、周友松、周子善、朱少泉、黄衍之、吴允徕等。
程门是公认的浅绛彩大家,咸丰、同治时名噪大江南北,其艺术水平亦有清季到今的鉴赏家的肯定。
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民国初年诸大名家者甚深,故所谓直追古人,现今传世程门作品多以浅绛彩瓷为主,也有少量青花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