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木雕制作方法:
(一)因材料进行设计,充分发挥木头的自然形态和特点。
(二)一般先要画出构图或做出泥塑的稿子,即便有经验的艺人也要细心研究和推敲,打好一个成熟的腹稿。
(三)先打粗坯,如雕人物要初步雕出人物的、比例、形体以及空间体积等,把基本形态刻画出来。
(四)利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凿子,用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由简而繁、逐步深入的方法,雕出形态生动、性格鲜明的形象。
寺庙彩绘、西藏各地寺庙墙壁的颜色与布达拉宫的色彩布局完全相同,都是把红色的大殿设立在每座寺庙建筑的核心位置,其他颜色的建筑都围绕这一中心。除红色外,建筑也非常重要。许多高僧活佛的住房或重要宫殿都是,在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中也处于十分显要的位置。
寺庙建设的建筑风格
空间与时间的无限,即为宇宙。“宇”字本意为房檐,无限之宇,当然则以天地为庐。这个宇宙观,把天地拉近人心,人与自然融合相亲。“以天地为庐”的观念古已有之,“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易·乾卦·文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记·乐论篇》)、“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人乃调和,那么艺术———“乐”,就应该体现这一调和。
所以,中国寺庙建筑群才会有那么多的室外空间,它并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纳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讲究内敛含蓄。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于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正是的体现,这就是中国的寺庙常选址于名山幽林之故。
总的来说,寺院宫庙的设计是需要考虑风水,其中包含有立坐山、立总门、厨房、厕所、服务台、金炉等。
并且,建设寺庙也需有一定的因缘。不是每一个地都是可以来建造为庙地。但是只要内心充满虔诚之意,是可通过合理的风水设计来获得一定的助力,一般庙地是以子午卯酉方向来发展的。以向为主,寺院不同的向有不同的用途。如有讲经弘法的以坐午向子的隶属坎卦、有炼丹共修的以坐子向午的隶属离卦、有超度众生的以坐卯向兑隶属兑卦、也有为信徒化解疑问的以坐酉向卯隶属震卦。寺院总大门的卦位五行要以生助宫院主结构坐山为吉。
文物修缮施工机具。除了为学习、参观、表演古代施工机具的操作技术以外,大多数修缮项目中,可以引用现代的施工机具。事实上早已在这方面进行改革。如古代用杉藁、麻绳捆木的方法,现基本上改用钢管架;打牮拨正用的华杆、木绞盘早已被千斤顶和绞磨所代替;用卷扬机提升材料比古代木滑轮既省力又安全。这些改进是受到人们欢迎的。因为这些机具改进后,施工完了不在古建筑物上留下任何痕迹。用木滑轮提升的材料、构件与用卷扬机提升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它不会改变古建筑的原状。 手工操作技术方面,工艺和前者大不相同。以常遇到的木料加工为例,在表面处理以前(如木料的锯截、圆柱的砍细过程),是可以使用新的机具,如电锯。因为它比手工锯省时省力。但在表面处理如刨光这一工序,用电刨刨光的和手工刨光的不太一样。用于手工刨光的和明代以前用锛子锛平的更是有很大差异。因为明、清时期的木构古建筑中的木构件绝大部分都是用锛子锛平的,可是我们现在施工时,明、清时期的木构件用手工刨光,这当然是对的。但明代以前的木构古建筑在施工中,也都用同样的工艺,严格地说是不符合保持文物原状的做法。因为,原状中包含原工艺在内的。过去一直忽略这一点,今后应设法在施工队伍中注意培养一些从事类似这样技术的人才,以使古代工艺流传下去,并确实古建筑包含工艺技术在内的原状。
发展前景编辑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列强的入侵和旧体制的瓦解,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步履艰难地走到今天的。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而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中国园林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
由此可见,我国现代园林要取得进步,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
总之,现代园林山石造景的发展趋势应是: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的现代园林,沿着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进行设计。适应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特征,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山石景观作品,与其他物质要素紧密结合,以求共同建造优美的富于生机的自然景观,创造清新宁静的生态环境,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