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的草屋手工作坊开始进行着艰苦的创业,“晴天做砖瓦,雨天捏脊兽,丰年在家干,在陕西、山西、甘肃、山东、湖北当砖瓦匠人,手艺传遍中原大地。窑厂经历几沧桑多变自然灾害和战乱,砖瓦业随着时代的步伐进行过数百次的改进,几十代人用辛勤的劳动精心的创作积累了砖瓦业界丰富的技术和经验,日寇侵略十年浩劫砖瓦厂只剩残垣,对古老的窑厂进行技术改造,从原来的手工制造转化为半机械化生产,从传统的土窑更新为推板窑,产品质量得到跨越性提高。
元朝的宫殿大量使用的是绿色琉璃,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本里就有“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的曲词。到了明清时代,对于建筑使用的琉璃色彩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天安门城楼大殿的屋顶上覆盖的是封建时代品级高的金黄色的琉璃瓦和琉璃构件。明、清两代生产琉璃瓦,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超过以往,有黄色、青色、绿色、蓝色、黑色及白色等各种釉色。清代以后,琉璃瓦的色彩更多,又增加了桃红、孔雀蓝、葡萄紫等华丽的釉色。其中黄色琉璃瓦仅用于宫殿、陵寝和神圣的祠庙。
琉璃瓦可选用大青、二青、缸土、碱土、紫砂,木节等软硬质原料及废匣钵粉、瓷粉等原料。另外,也可用部分采用煤矸石、煤研灰等矿物废渣、工业副产品来降低生产成本,也获得满意效果。
用的是当地的两种紫砂原料,将其置换白坯料中的青土成分而配成。
琉璃瓦中的勾头,滴水瓦件以及走兽、钉帽、花窗和正吻、垂兽等构件采用手工成型或注浆成型。手工成型是将坯泥拍打成泥饼,在石膏模内压印出有花纹的坯体,稍干后起坯贴接,将工作面修整打光。
琉璃瓦是一种传统的屋面材料,它的颜色丰富而且有中国风的韵味。它是古代的发明,放在古代琉璃瓦还有达官显贵的家中才能使用,而我国的文化瑰宝——故宫的屋顶大部分采用的就是琉璃瓦。琉璃瓦是采用矿石原料,经过筛选粉碎,高压成型,高温烧制而成。
古建筑多半采用五颜六色的琉璃瓦,它的烧制工艺与普通瓦不一样,是一种彩色釉质异形瓦。上面有一层釉质,细腻光亮,屋檐的琉璃瓦为彩釉圆筒形。如果去寻幽探古,老建筑上特别是寺庙还可见其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