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热干面遍及江城,历久不衰地形成了武汉特色的早餐文化。因此也有媒体称武汉为早点之都。蔡林记作为热干面的一,每走一步便是万众瞩目。
据蔡汉文回忆,1929年间,父亲蔡明伟从黄陂县蔡家榨乡间来到武汉,以挑担卖面条为生。"开始卖把字面,加入芝麻酱改良后叫麻酱面,也就是后来的热干面。"
解放前的汉口满春路好似北京天桥,打场卖艺五花八门,蔡明伟便固定在一家楚剧院门口摆摊,也因此结识了关啸彬等楚剧名角。"后来蔡林记开张,还多亏了演员们的宣传。"1945年,蔡明伟约同弟弟蔡明经在满春路口租房开店,因店门前有两棵苦楝树,双木成林,便将店名定为蔡林记。
我们的热干面是严格按照蔡明纬先生留给其子蔡汉文先生的配方做的,以压面来说,老蔡林记的热干面与其他厂家采取相同的方式制作,但工艺上更精细,配方上较考究,一般市场上的面条出厂只会压一道,我们的面条会压三道(所有面条都是由自己的加工厂统一生产配送),以保持面条的劲道。
据记者现场采访用餐的市民张女士说,这家热干面是她在市面上吃到的比较的,有那种老味道在里面,特别是那酱红萝卜很是那回事,爽脆中带点咸味,放在热干面里很开胃。在她讲的同时,周围食客纷纷对记者说:这碗面能代表武汉热干面的形象。在这家面馆没开张前,很少在市面上能吃到这种红色的胡萝卜干,一般都用白萝卜给替代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碗面的好坏取决于选材,据姜金虎介绍,"我们这里的面料不仅份量足,在辅料选材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就拿我们的芝麻酱来说,都是选于新洲颗粒饱满的白芝麻,这里的芝麻做的芝麻酱口感细腻,回味更浓;麻油我们选用的是蔡明纬先生老家黄陂蔡家榨的。市场上很多商家为控制成品,很少有人用麻油,大都以色拉油取代了。"
老、中、青三代:只想做好一碗面。
蔡明纬创始的老蔡林记自问世以来,影响了至少有三至四代人,不仅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很多外地游客来武汉都会吃一碗热干面。
小小一碗热干面,承载着万千武汉市民的无限感情。就像蔡汉文老先生,做了一辈子的雕塑事业,到老了却为这一碗碗的热干面奔波着,经常顶着烈日到店里进行指导。蔡汉文说,"热干面是一种文化,更是我父亲一辈子的心血,我只希望能有人将其发扬光大,很感谢武汉味顶记餐饮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花费巨资开这一连锁品牌餐饮机构‘蔡汉文面馆’希望他们能做出令武汉人满意的原汁原味的热干面。"
姜金虎表示,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做一碗好面,不让所有光临"蔡汉文面馆"的顾客失望。 更要做好一碗能代表形象的、名符其实的老蔡林记热干面。
蔡明纬老蔡林记的前世今生
武汉热干面发明人蔡明纬1910年出身于黄陂蔡家榨,1935年到汉口挑担卖面为生。此间,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在卖黄陂油面的基础上发明创造了被后人赞誉的"武汉热干面".
1945年,在汉口满春路创立了蔡林记面馆(原蔡林记热干面馆的前身)。
1950年搬至汉口水塔对面中山大道。
1956年公私合营。
1976年原蔡林记热干面馆创始人蔡明纬临终前将原蔡林记热干面馆配方交给嫡传长子蔡汉文。
2016年蔡明纬嫡传长子蔡汉文携手武汉味顶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建立"蔡汉文面馆"连锁餐饮品牌。
从此,能代表武汉热干面传统风味的老蔡林记热干面重出江湖,为江城老百姓增添了一个集老品牌和传统风味于一体的新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