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二十八,快过年了,我们一家要去购年货。大清早,我们就出发了。
来到超市,听到广播里大声放着喜气洋洋,恭喜恭喜过大年的歌曲,看到很多人都在忙碌的购物。爸爸说:“咱们先买些吃的东西吧。”于是,我们来到了副食品区。我们买了桶醋,买了包糖,还买了两千克花生、两千克瓜子。一桶醋14元,一包糖15元,我一算,醋跟糖一共29元;花生两千克32元,瓜子两千克36元,我一算,花生和瓜子一共68元。我算了算,在副食品区,我们一共花了97元。
我们又来到服装区,打算买几件衣服和鞋子。我看见一双红色的靴子,特别喜欢。原价是180元/双,打五折。我问爸爸:“打五折,是什么意思?怎么算?”爸爸说:“打五折,就是原来价钱的一半。”我一算,那这双靴子就是90元了,真划算。爸爸高兴的说:“算的对。”我终于明白打折是什么意思,怎么算了,心里美滋滋的。卖完鞋子,爸爸打算给我买条裤子。试了几件,有一件是腰有点太宽,有一件是裤腿有点长,都不合适。后来,终于找到一件红黑相间的条纹裤,140号码的,穿上正好合适,原价是100元,打8折。我试着算了算,打五折是原来的一半,打八折,应该就是把原价分成10分,占其中8分吧,应该是80元。我小声对爸爸说:“是不是80元呀!”爸爸听了,睁大眼睛,惊讶的说:“对呀,这你都会算了!看来我们女儿明白了打折怎么算了!”我也高兴地跳了起来。
年货购买好了,我们拎着大包小包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今天自己学会了购买年货,也学会了打折怎么算,心里甜甜的。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年三十的家家户户早就购好了年货,买好了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早在新年前几天,妈妈就带着我走进了超市,购买年货。刚进入超市,就看见了密密麻麻的人挤来挤去,我不禁想起了一个词“人头攒动”。可不是吗,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就被挤在了人流群中,进退两难。经过我们的全力奋斗,终于离开了人流大,奔向了年货专柜。
呵,一来到这里,大红色的中国结,贴满金粉的“福”字,憨态可掬的牛,模样可爱的金童玉女……一下子全都映入眼帘,商家也是不失时机地打上“”的招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的眼球。
我看看这个,又瞧瞧那个,真是无从下手。“这个‘福’挺好,那个也不错。”我自言自语着,选了几个大气的“福”字。“玥玥,来看看这个‘牛’怎样。”妈妈在一旁叫我。我过去一看,只见大大小小的牛模样可爱,色彩鲜艳,还闪着金光,真让人爱不释手。我连连说好。
对了,怎么能少了春联呢?我和妈妈又开始寻找合适的春联。“这幅怎么样?”妈妈问。我思考了一下说:“横批是‘恭喜发财’不太好,这个可不适合贴家里。”“这个呢?”妈妈又问。“我也不知道了。”我被这些琳琅满目的春联搞得头昏脑涨,“嗖”,一下溜远了。
“咦?这是什么?”我细细一看,原来是一条鱼的剪纸。这条鱼被剪得活灵活现。它昂着高高的头,翘起尾巴,拍打着水花,似乎在祝福我们“年年有鱼(余)”。我看着这幅惟妙惟肖的剪纸,毫不犹豫地把它“请”进了购物车。
临近春节,人们都忙着置办年货。跟随着大家的脚步,我也来到了人头攒动的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很大,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蔬菜水果新鲜水灵,各类海鲜鲜活肥硕,各式各样的零食和糕点令人垂涎三尺……
我看见在卖山核桃的地方站着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山核桃的壳十分坚硬,老年人是咬不动的,这位老奶奶怎么买了那么多呢?我走到老奶奶身边好奇地问:“奶奶,您买了这么多山核桃,吃得完吗?”
“这可不是我要吃的,春节快到了,我的小孙子就要回来了,他喜欢吃山核桃了,我得多买点!”老奶奶乐呵呵地回答。
我又来到了卖茶叶的地方,这里的顾客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可是,为什么有几个年轻人也在买茶叶呢?他们也喜欢喝茶吗?
“您好,请问您买茶叶是送人还是自己喝呢?”我学着小记者的样子采访一位叔叔。“这茶叶是要送给爸爸妈妈的,他们都非常喜欢喝茶,尤其喜欢喝西湖龙井,我们难得回家,要好好孝敬他们。”
不知不觉中,我走到了卖年糕的地方,几位师傅正在摊前忙活着。就要过年了,这几位师傅应该回家与家人团聚,为什么他们还要在这里卖年糕呢?我上问才知道,这几位师傅的家在农村,但他们的孩子都在城里安家落户了,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会来城里过年。师傅们的孙子孙女都非常喜欢吃年糕,这几位师傅便把做年糕的工具带到了城里。给孙子孙女做年糕的同时,师傅们就做起了小生意,希望自己能帮儿女们减轻些负担。
农贸会上洋溢着新年热闹的气氛,也洋溢着亲人们互相关心的温暖。原来的年货不是商品,而是浓浓的亲情。今年你回家过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