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对于模具磨损后减小的制件尺寸,试制件的尺寸应接近于制件的大极限尺寸;对于模具磨损后的制件尺寸,试制件的尺寸应接近于制件的小极限尺寸。由于冲裁模的凸、凹模间隙可直接影响制件的毛刺高度,所以还需通过测量试制件的毛刺高度来判断凸、凹模间隙是否合适。此外,有时还应考虑修整模具或修磨刃口对模具和制件尺寸的影响。
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中零件的链接与固定:模具零件的联接与固定分可拆联接与不可拆联接两种。螺钉联接或螺栓联接一般为可拆联接,压入法、挤紧法、焊接法和热套法为不可拆联接。螺钉联接工艺简单、容易调整;不可拆联接则联接可靠。
现代制造业的模具、五金行业、中小制造业、从事相应公司企业的电脑绘图、数控编程设计、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火花及线切割工作,目前现有的数控技术人才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企业在人才市场上寻觅合适的人比较困难,以至于导致模具设计、CAD/CAM、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我国各人才市场招聘频率高的职位之一。
从H13模具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特点可以看出,热加工工艺对H13模具钢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影响,为防止H13模具钢早期失效、使用寿命和提高经济效益,制定科学合理的热加工工艺。
※ 锻造工艺
H13模具钢合金元素含量高,导热性差,共晶温度比较低,容易引起过烧。对于直径较大的坯料,应先在800~900℃区间预热,然后在始锻温度1065~1175℃加热,锻造时进行多次拔长镦粗,总锻比大于4。预先热处理市场上供应的H13模具钢钢材和模坯,在钢厂都已作好退火热处理,了具有良好的金相组织,适当的硬度,良好的加工性,无需再进行退火,但制造厂进行改锻后破坏了原来的组织和性能,增加了锻造应力,进行重新退火。
※ 球化退火工艺
球化退火工艺的目的是均匀组织,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为淬火和回火做组织准备。球化退火工艺是在845~900℃保温(1h+1min)/mm,然后炉冷至720~740℃等温(2h+1min)/mm,后炉冷至500℃出炉空冷,球化退火组织为粒状珠光体,硬度小于229HBS。球化质量可按GB/T1299-2000标准级别图进行评定。
※ 淬火和回火工艺
H13模具钢的佳热处理工艺是1020~1080℃加热后油冷淬火或分级淬火,然后进行560~600℃两次回火,显微组织为回火托氏体+回火索氏体+剩余碳化物,显微硬度为48~52HRC。对于要求热硬性高的压铸模具可取上限加热温度淬火。对于要求韧性为主的模具(热锻模)可取下限加热温度淬火。
※ 化学热处理
H13钢若进行气体渗氮或氮碳共渗可使模具进一步强化,但其氮化温度不应回火温度,以心部强度不降低,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 等温球化退火
860~890℃加热保温2h,降温到740~760℃等温4h,炉冷到500℃左右出炉。
※ 追求韧性好的淬火工艺
加热温度1020~1050℃,油冷或空冷,硬度54~58HRC.
※ 追求热硬性的淬火工艺
加热温度1050~1080℃,油冷,硬度56~58HRC。推荐回火温度530~560℃,硬度48~52HRC;回火温度560~580℃;硬度47~49HRC。回火应进行两次。在500℃回火时,出现回火二次硬化峰,回火硬度高,峰值在55HRC左右,但韧性差。因此,回火工艺应避开500℃左右为宜。根据模具的使用需要,在540~620℃范围内回火较好。淬火加热应进行两次预热600~650℃,800~850℃,以减少加热过程产生热应力。
模具保护器操作简单:傻瓜化操作界面,对普通操作工人无特殊要求,无需花长时间学习。一个班便可完成,一般只需2分钟
UG模具培训就业前景:模具,也是我国入世后为数不多的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之一。当前世界上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一些模具的制造逐渐向发展中转移,中国成为世界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低成本的模具加工中心和研发中心的地之一,正在成为世界模具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