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是新能源电池中常用的正极材料之一,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中。近年来中国碳酸锂产量呈现增长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全球与中国电池级碳酸锂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显示,2022年中国碳酸锂产量达39.5万吨,同比增长32.5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中国碳酸锂产量将进一步增长至46.7万吨,2024年将达50.5万吨。
正极材料是电池材料中规模大、产值高的环节,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具有主导作用。近年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快速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194.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77.9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达229.1万吨,2024年将进一步增长至260.2万吨。
三元材料是以金属盐为原料,经过调配混料等多道工序制成三元前驱体,再与碳酸锂、氢氧化锂等锂盐混合,经过烧结、粉碎等工序制成的复合材料。近年来,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稳步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三元材料出货量64万吨,同比增长47%。市场增长主要受国内三元动力电池增长以及海外出口需求双向带动。2023年上半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约为29.9万吨,占整体市场的26%。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乘用工具、储能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迫使锂离子电池具有更指标。然而,犹如水桶效应,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短板在于正极,因此,正极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是目前的研究。传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包括氧化物和聚阴离子两大类。其中,氧化物正极如钴酸锂等具有过渡金属和氧负离子两种氧化还原电对
采用原位拉曼光谱及碳、氧的同步辐射近边吸收边结构验证了草酸根阴离子基团的可逆变化;进一步的理论计算给出了该新型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机理。该研究发现了具有阴阳离子双重电化学活性的新型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对研发基于多电化学活性中心的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出货量持续提升,带动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快速增长。叠加去年以来上游锂、钴、镍等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涨,整个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一段时间以来持续呈现“价量齐升”的繁荣景象
总体来说,是基于丰元股份近年来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成功实践和对行业前景的持续看好。年报显示,2021年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24.78%,净利润增长281.80%,产品兼具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两种主流系列,不仅可以大化满足客户需求,还可根据技术路线变化快速响应切换
不能忽视的是,随着越来越多厂商的涌入,普通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的竞争势必将日益激烈。但丰元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并不过分担忧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公司一直坚持“以销定产”的生产策略,确保新增产能有足够的需求支撑。且从长期来看,丰元股份在一体化布局和技术储备上竞争壁垒将日益坚固
在技术研发方面,丰元股份同样准备充分。依托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共建的中科丰元高能锂电池材料研究院,丰元股份成功突破了高镍制备技术壁垒,成为国内少数几家具备高镍三元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