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一个培训场景的故事讲起。
20世纪90年代初,作者参加了一家华尔街投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在课上,教练提出了4个非常有冲击力的问题:
人力资源部的业务是什么?
人力资源部的顾客是谁?
人力资源部的产品是什么?
与人力资源部息息相关的合作伙伴都有谁?
如果你是人力资源部的一员,你知道怎么回答吗?
作者介绍说,这就是德鲁克典型提问——企业的使命是什么、企业的客户是什么、企业的产品是什么。只不过,这四个问题切换到人力资源领域,很少人在理念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因为在固有观念里,人力资源部从事的是行政方面的工作,是支持其他部门工作的,是一个没有业务的部门。
要回答个问题,先弄清楚第二个问题“人力资源部的顾客是谁?有人说:“人力资源部的顾客就是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
反对者不同意“员工即顾客”的说法,反驳道:“如果所有员工都是顾客的话,那么企业让员工辞职,员工不愿辞职,企业不是违反了顾客的要求吗?“
很多人并不认同,因为长期以来,人力资源部都是企业的权力部门,而不是业务或服务部门。
于是,支持者开始犹豫了:“的确,顾客是上帝,员工怎么能是顾客呢?“
再看第三个问题:人力资源部的产品是什么?很多人的反应还是:人力资源部能有什么产品呢?人力资源部不是生产产品的部门,拟定的都是规章制度。
不过认真思考后,有人提出,人力资源部的典型产品就是企业的激励方案、福利政策、招聘和培训等。如果你不把它们当作产品,你就做不好这些东西。
就这样,讨论变得越来越细致,越来越热烈,这样的讨论的确很有意义,站在新的角度来审视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和部门定位。
但是,真正去理解人力资源不是简单的行政指令部门,更不是权力部门,只是一个服务部门,其实是需要时间的。
好了,前面四个问题的答案,作者认为是:
人力资源部的业务是吸引、培养和保留企业所需的人才。
人力资源部的产品是招聘、薪酬福利、培训、员工关系、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等。
人力资源部的客户是企业所有员工。
人力资源部息息相关的合作伙伴,是我们的员工,第二是我们的管理层,第三是当地的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机构,第四是咨询公司和我们所在的社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