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中国的农村人或古代人天然扮演着“低碳人”的角色,是的,对资源的索取很少,但那种生活环境是我们不愿意回去的,我们也不可能再过那么艰苦的日子,因此,今天的“低碳人”是在追求个人舒适度的同时碳排放少的人,舒适也要适度。举个例子,在我们70%的石油靠进口的今天,那些还开着大排量车在马路上横行的炫富的人就是受社会鄙视的,真正的“低碳人”以对环境的大保护为骄傲,对资源的小获取为自豪。 做个“低碳人”,与天与地与人类都有益,活得健康胸怀坦荡,何乐而不为呐?
蓝天就像小宝宝一样,需要呵护,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蓝天保卫战,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环球时报舆情调查中心发布的《“蓝天保卫战、社会行动力”——2018-2019年社会公众参与状况调查报告(简报)》显示,当前阶段,社会公众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参与意愿较强,实际行动偏弱”。
报告指出,当前,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环境政策及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知较为积极。绝大多数(85.3%)受访者理解环境治理的长期性,并认为治理大气污染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约七成受访者愿意以实际行动支持大气污染治理。
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东部低碳创新研究中心日前在京成立,该中心由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和济南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山东产发低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旨在服务地方低碳创新和绿色发展。
该研究中心主要职能是,围绕我国东部碳汇和低碳领域开展创新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业务活动,为国家和地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