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铜镜鉴定的方法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

镜以秦为古,然而秦镜流传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传世的都不可得到。因为古代,死人用镜赠于殓者,即用镜殉葬,取其照幽冥的意思,时代沿袭成为风气.因此古代的名镜大多入土。可是古镜铜质好的,入土多年,都不会失去其良美的质地。因此几千年后,仍可以看到古人的伟器。

镜虽然开始于秦朝。但是真正的秦镜实际上却难以得到。因为秦朝短促,产物也有限,而且,殉葬的风气也不比后朝,所以现在所得到的古的镜大多是汉朝的产物。汉镜的制作极为精巧,且多有嵌镶珠宝的。铭文大多为十二辰,大概是取其自我勉励的意思。尚方的御镜尤其多,所以出土的古镜,泽漆光明、花纹明丽、匀净无疵、字划清晰、笔势纵横。汉代的铜镜都有铭文,其铭文都是吉祥语句,如家势富昌、宜子孙、大富贵、大吉祥等。镜的名称则有日月镜、十二生辰镜、尚方御镜、镜、仙人镜、神人镜、宜官镜等,不可尽数。大概都用铭文或者作者为其取的名字。只有唐代时制有透光镜,镜背的字迎着太阳或灯光时,都可以明显地映射于墙壁之上。

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铜镜的产地,以山东、河南、陕西、安徽为多,现在各地均已挖绝,只有安徽亳州还不时有出土。

折叠铜镜源流

殷商时代出土的铜镜至今发现的只有五面,一面镜背有弓形钮,饰以席纹和鳞纹图案。另四面均为圆形,镜背有拱形环钮,且分别装饰以叶脉或多圈凸弦纹,镜成近平或微凸,镜身较保此时铜镜纹饰具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也见于同时出土的其它器物上。如铜镜上的弦纹、乳钉纹,也常见于殷代的铜镜。

西周铜镜迄今发现的有十五面,均为圆形。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橄榄形、弓形、半杯形、长方形等多种。可分为素镜、重环纹镜、鸟兽纹镜三类。西周时期以素镜为主。这一时期晚期,镜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新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格。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铜镜盛行发展时代。战国铜镜的特点是:形体轻巧,纹饰,线条流畅,一扫前期铜镜幼稚朴拙的风格,展现出青铜工艺的新面貌。此时铜镜多为圆形。纹饰表现手法多样,有浅浮雕、高浮雕、金银错、嵌石、彩绘等。图案多采用地纹衬映主纹手法,主纹地纹相映成趣。图案显得完善而和谐。根据春秋战国铜镜的主题纹饰图案划分类型。共分为如下几类:

1、素镜类:全素镜、弦纹素镜、宽弦纹素镜。

2、纯地纹镜类:羽状地文镜、云雷地纹镜。

3、花叶镜类:叶文镜、花瓣镜、花叶镜。

4、山字镜类: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

5、菱文镜类:折叠式菱纹镜、连贯式菱纹镜。

6、禽兽纹镜类:兽纹镜、凤鸟镜、禽兽纹镜。

7、蟠螭纹镜。

西汉铜镜在制作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发展。西汉初期至武帝时期,铜镜逐渐厚重,纽多作半球形,或作柿蒂形。图案布局和纹路也有新的变化,出现了以四乳钉为基点组织的四分法布局形式,主纹,地纹逐渐消失。主题纹饰素朴,图案结构简单,改变了战国时期那种严谨的细密风格。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规矩镜成为精美的类型,纹饰以四神为主,图案有四神、动物、禽鸟及群邪、羽人之类,活泼生动。纹饰布局突破了"心对称"古样设计,出现了"轴对称"式新风格。此外,"透光镜"的出现,也给汉代铭文镜带来光彩。所谓透光镜,是指将镜面对着日光或其它光源时,与镜面相对的墙壁上能映像出镜背文饰或铭文的字样的铜镜。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流行的铜镜大致有下列15类:

1、蟠螭纹镜类:缠绕式蟠螭纹镜、间隔式蟠螭纹镜、规矩式蟠螭纹镜。

2、蟠虺纹镜类:方格四虺镜、连弧蟠虺纹镜。

3、草叶纹镜类:四乳草叶纹镜、规矩草叶纹镜。

4、星云镜类。

5、连弧纹铭文镜。

6、重圈铭文镜。

7、四乳禽兽纹镜。

8、规矩纹镜类:四神规矩镜、鸟兽纹规矩镜、几何纹规矩镜,简化规矩镜。

9、多乳禽兽纹镜。

10、连弧纹镜。

11、变形四叶纹镜。

12、神兽镜类:重列式兽镜、环绕式神兽镜。

13、画像镜类:历史人物画像镜、神人车马画像镜、四神、禽鸟画像镜。

14、夔凤纹镜

15、龙虎纹镜类;龙虎对峙镜、盘龙镜。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我国的铜镜制造业进入中衰期。这个时期风格仍沿袭汉镜,以三角缘神兽镜为流行。铜镜纹饰常以民间故事为题材。此外,还出现了佛像图纹,这也是该时期铜镜的一个显著特点。

隋唐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十分繁荣昌盛的时代。它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割据,而又复统一;它吸收了四夷兄弟民族的文化,而融汇一体。铜镜工艺有强烈的时代感,它同整个文化一样,不仅铸制工艺上攀登了的高峰,而且在装饰艺术上出现了的成就。工艺上,锡和银的合金比例加大(占40%左右)使镜面显得特别亮洁而泛现白光泽,映影十分清晰。造型上既端重厚实,又玲珑,形状不一,有葵花、菱花、方形、六角、八角、亚形等式样。装饰上自由活泼,大方美观,趋于世俗,寓有吉祥富贵和向往仙山琼阁的审美观念,有凤凰、天鹅、鸳鸯、喜鹊、珍鸟、狮子、天马、白鹿、云龙、海兽、牡丹、莲荷、葡萄、花束以及嫦娥奔月、王子晋吹箫引风、仙人、月宫等珍禽异兽、花鸟虫鱼、神话传说,无所不有,丰富多彩,斑斓瑰丽,正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景象。唐以后的五代只经历了半个世纪,在艺术上可以说是唐代的遗风。这时很少有新镜问世,民间多沿用唐镜,即使铸制新镜也见不到特色了。

宋代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反映在铜镜工艺发展上又出现了一个高潮。但由于铜的产量所限,宋朝铜禁比较严,加上铜镜的用量大,故而宋镜铸造得比较薄,合金工艺赶不上唐代。然而,它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装饰艺术上。当然,装饰艺术与审美观也有密切的关系,宋代世俗地主、士大夫经过唐代繁华的社会之后,他们的审美转向了对山水花鸟的自然界,这是宋代美术上山水花鸟画勃起的主要原因。这种美学情趣很自然的就反映在铜镜的装饰艺术上了。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宋镜的装饰题材中多为写生画的缠枝花草、鸟兽鱼虫、山水楼台、小桥流水人家以及陶醉在自然美中的"隐居"者。这些题材往往用精细的浮雕,追求真实的美感表现出来,毫无神秘的气氛,犹如从社会生活或自然界录下的一个个镜头,或说是画家一幅幅写生画。这样的装饰,是中国铜镜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显示了强烈的时代感。我们还可以看到宋镜的特点,在镜的造型上多样,特别是带柄镜已大量出现。有的镜上铸有印记、铸镜作坊、年月、姓名和州县检查官记等,表明宋代不仅有官办铸镜作坊,而且民间铸镜作坊也很多。元明时代的铜镜沿用宋镜风格,不但没有发展而且趋于衰退,可以说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尾声。特别是明代铜镜装饰十分粗糙,而且把以钮为中心的圆形图案改造成为分上下左右关系的进深画面了。题材中除一部分平面高浮雕的亭阁人物之外,大量是素面铸字,如"长命富贵"、"福禄祥祯"等。到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玻璃的普遍使用,铜镜就失去了实用价值,一般用于避邪,称为压胜镜,其艺术价值就谈不上了。
近年来古铜镜的收藏越来越为收藏者所关注,仿冒的古铜镜也开始出现。由于不同时代铸造的铜镜具有不同时代的特征,因此收藏者辨别古铜镜的真伪,首要的还是应该从铜镜的性质、纹饰、表现的内容等方面,对各时代的铜镜进行充分的了解。古代的铜镜传于今日的,均是出土的文物。所谓出土文物,不是指兵荒变乱的流落地中,大致都是墓中的殉葬之物。古代,墓葬水银,因此今日出土的铜镜必均受有水银的染变。但因铜质的优劣及水银的强弱,它的水银色也自不相同,有银色的、有铅色的。铜镜的质地晶莹,又先得水银沾染,年久入骨,满背水银,千古亮白,称为银背;如果先受血水秽污、再受水银侵入,其铜质复杂,则色如铅,年远色滞,称为铅背;还有半水银半青绿朱砂堆的,先受血肉秽腐,其半日久酿成青绿,其半净者,乃染水银,故一镜之背二色间杂也。现在的铜镜以银背为上品,铅背次之,青绿又次之。如果铅背埋土年远,遂变纯黑,谓之黑漆背,此价尤其高,但这种颜色也较易伪作。

在此基础上,收藏者还可以通过听声、看形、辨锈、闻味等几个方面,来辨别古铜镜的真假。听声就是敲击铜镜,通过铜镜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真伪。由于新老铜镜在制作时,铜、锡、铅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其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

新仿的铜镜和老的铜镜在声音上是有很大区别的。老的铜镜普遍声音比较低沉、圆润。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是刺耳。你比如说这个是新仿的铜镜,我们敲一下它的声音,一定是很清脆的。像这样的老铜镜,声音就不一样,因为它的结构不一样,它的声音就比较沉稳,声音上它是有区别的。

除了声音上的辨别外,"看形"也是鉴定古铜镜的一个小窍门。"看形"就是研究铜镜的形状,从形状上对古铜镜的真伪进行辨别。为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公分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所以,仿制铜镜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除"看形"外,辨别铜镜上的锈和铜的味道,也可以对古铜镜进行真伪方面的鉴定。

从锈上来说,新仿的铜镜,它的锈是后做上去的。采取了一些化学的作用,或把一些老铜器上的锈划下来以后,用胶和起来粘连在上面,可以用水来辨别。仿制品的铜镜,你把它放在水里,它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它不沾水,有锈的地方它不沾水,是逆水的,就象荷叶沾水一样的感觉。沾水以后,新仿制的铜镜有这样几种味道,一种是硫酸味;一种是臭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还有一种是铜腥味。就是刚炼出来的铜作成的铜镜,也有一种铜腥的味道。而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我们说的铜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

江苏鉴宝斋拍卖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铜镜鉴定的方法”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详情

*联系

*手机

鉴定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苏州资产评估>苏州艺术品资产评估>铜镜鉴定的方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4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