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水型地氟病
主要采取降氟改水的预防措施。
01、改换低氟水源
低氟水源的种类
1、深层地下水:浅层高氟地下水病区的深层地下水含氟量均较低,适宜饮用。
2、低氟地面水:多数江、河、湖泊等地面水含氟量较低,氟含量符合饮用水标准。
3、天然降水:雨水和雪水的含氟量都很低,蓄积后,经处理,可以饮用。
改换低氟水源的形式
1、打低氟深水井。是我国饮水型病区应用普遍的一种形式。可以利用水塔、压力罐等进行集中供水。
2、引江、河、湖泊、泉等低氟地面水。在病区附近有天然低氟地面水时,开渠引水或利用管道输水。
3、蓄水(窖水)。在缺水地区,找不到低氟水源的情况下,可兴建小型水库或水窖,蓄积天然降水或贮存冰块。
02、饮水除氟
除氟的方法
1、混凝沉淀法:硫酸铝、氯化铝、碱式氧化铝。
2、活性氧化铝:吸附剂。
3、骨炭吸附法。
化学沉淀法的处理流程,是废水经调节池调节其水量和水质后,进入含有一定量沉淀剂的沉淀池中,沉淀剂为钙盐,与废水中的氯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氟沉淀物,再经过滤或自然沉降,使沉淀物与废水固液分离,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氟污染物的目的,其常用的试剂是石灰和氯化钙。
混凝沉淀法
混凝沉淀法一般只适用于低氟的废水处理,是利用混凝剂中的Al3+、Fe3+、Mg2+等阳离子与原水形成络合物而除氟的一种方法。
混凝沉淀法一般只适用于低氟的废水处理,一般通过与中和沉淀法配合使用,实现对高氟废水的处理。由于效果受搅拌条件、沉降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出水水质会不够稳定。
吸附法主要是将含氟废水通过装有氟吸附剂的设备,氟与吸附剂的其他离子或基团交换而留在吸附剂上从而被除去,吸附剂则通过再生来恢复交换能力。
为了处理效果,废水的pH值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5左右,另外吸附剂的吸附温要加以控制,不能太高。该方法一般用于低浓度含氟废水的处理,效果十分显著。由于成本较低,而且除氟效果较好,是含氟废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但缺点是投资大。
除上述三种较常用的方法外,含氟废水处理还有其它工艺,虽然没有被普遍应用,但是已经成为行业人士研究的对象,在一些特种含氟废水处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包括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电凝聚法、反渗透等方法。以下是各种工艺技术的优缺点对比:
在含氟废水的治理中,需要综合考虑含氟废水的水量、进出水氟离子浓度、现场设施、综合处理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含氟水,使经处理后的水达到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