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蜜蜂酿造蜂蜜时,它所采集的"加工原料"的来源,主要是蜜源地花蜜,但在蜜源缺少时,蜜蜂也会采集甘露或蜜露因此我们把蜂蜜分为天然蜜和甘露蜜。
天然蜜
天然蜜就是蜜蜂采集花蜜酿造而成的,它们来源于植物的花内蜜腺或在外蜜腺,通常我们所说的蜂蜜就是天然蜜,又因来源于不同的蜜源植物,又分为某一植物花期为主体的各种单花蜜,如桔花蜜、椴树蜜、荔枝蜜、刺槐蜜、紫云英蜜、油菜蜜、枣花蜜、野桂花蜜、龙眼蜜、野菊花蜜、狼牙蜜等。
蜜蜂虽然在某一个时期只从一种植物上采集花蜜,但是,大多数蜂蜜中常常含有几种类型植物的花粉或花蜜,例:南方荔枝花末期接着有龙眼花,油菜花末期接着有紫云英开花,所以龙眼蜜里必含有荔枝蜜成分,紫云英流蜜初期必有少量油菜蜜成分。一般情况下,蜂蜜是以一种或几种主要来源的花名来命名的。一般地说,某单花蜜就是该蜜源植物的花粉比例占优势,例如在东北的椴树蜜中,椴树花粉应占优势,蜜色白润。但也有许多植物同时开花而取到的蜜,因它有两种以上的花粉混杂在一起,一般称为杂花蜜,或"百花"蜜。
当人们对蜜源植物不了解之前,只以生产季节把蜂蜜分为春蜜,夏蜜、秋蜜和冬蜜。
甘露蜜
甘露蜜是蜜蜂从植物的叶或茎上采集蜜露或昆虫代谢物(即甘露)所酿制的蜜,蚜虫吸取了植物的汁液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吸取了其中的蛋白质和糖分,然后把多余的糖分和水分排泄出来洒在植物枝叶上,蜜蜂就以它为原料酿造成甘露蜜。
折叠根据物理状态
蜂蜜在常温、常压下,具有两种不同物理状态,即液态和结晶态(无论蜂蜜是贮存于巢洞中还是从巢房里分离出来)。液态蜜也就是蜂蜜从蜂巢中分离出来并始终保持着透明或半透明黏稠状的液体。然而多数品种蜂蜜放置一段时间后,尤其在气温较低时,逐渐形成结晶态,这样蜂蜜称为结晶蜜。
结晶是由于蜂蜜中所含葡萄糖具有易结晶的特性,所以结晶蜂蜜并没有降低其营养价值和天然食品的本性,是纯粹的物理现象。
结晶蜜由于晶体的大小不同,可分为大粒结晶、小粒结晶和腻状结晶,结晶颗粒直径大于0.5微米的为大粒结晶;颗粒直径小于0.5微米的为小粒结晶;结晶颗粒很小,看起来似乎同质的,称为腻状结晶或油脂状结晶。
根据颜色
蜂蜜随蜜源植物种类不同,颜色差别很大。无论是单花还是混合的蜜种,都具有一定的颜色,而且,往往是颜色浅淡的蜜种,其味道和气味较好。因此,蜂蜜的颜色,既可以作为蜂蜜分类的依据,也可作为衡量蜂蜜品质的指标之一。蜂蜜之间存在着色泽差异,将其分为水白色、特白色、白色、特浅琥珀色、浅琥珀色、琥珀色及深琥珀色7个等级、其区分颜色的依据是普方特比色仪,普方特比色仪读数分级如下:
根据蜜源植物分为单花蜜和杂花蜜(百花蜜)。
如椴树蜜、向日葵蜜、刺槐蜜、荆条蜜、狼牙蜜、枣树蜜、油菜蜜等。此外在多种蜜源植物同期开花时,蜜蜂采集酿造的蜜,成为百花蜜或杂花蜜。从营养角度来讲,杂花蜜优于单一花种蜜。
单花蜜
来源于某一植物花期为主体的各种单花蜜,如桔花蜜、荔枝蜜、龙眼蜜、狼牙蜜、柑橘蜜、枇杷蜜、油菜蜜、刺槐蜜、紫云英蜜、枣花蜜、野桂花(柃)蜜、荆条蜜、益母草蜜、野菊花蜜等等
2016年发布实施的团体标准《食用酵素良好生产规范》(T/CBFIA 08002-2016),其中第8.3条发酵过程控制中规定,发酵车间要确保清洁卫生,防止杂菌生长;采用纯种发酵,所使用的发酵菌种应符合可用于食品的菌种的规定,菌种管理应制定严格的操作制度,菌种保存、扩大培养应按照规定严格执行。采用群种发酵,应严格遵守企业工艺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发酵产物符合食品的有关规定
决定酵素功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其是否有科学的主材配方,用何种主材才能决定其有哪些功能,不是种类越多越好,种
酵素
酵素
类多了,单个成分达不到需求阈值,等于没有功能。
通过发酵,原料组织受到微生物酶的作用而崩解,原料细胞中的功能性成分得以充分释放出来并发生小分子化而变得容易为人体吸收,有些酵素原料中有一些本身就是草本药材,经过发酵转化可进一步增加其功效,降低其副作用或产生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提高机体功能的物质,一些功能性物质例如有抗氧化作用的黄酮(黄酮类、异黄酮、皂苷等)通常以糖苷形态存在,因分子量大而人体难以吸收,只有经过肠道微生物作用后,糖基被水解而除去,苷元(配基)才易被人体吸收而发挥作用 。一些中药之所以需要炮制(用蒸、煮、熬、煎、炼、浸等方法)来增强药效、降低毒副作用其原因在此,而发酵也是一种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