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胜寺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东北35里的霍山南麓。
广胜寺的建筑年代非常久远,具体时间不可准确考证,只能据传书与碑文记载,判断其大概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原名阿育王塔院。因为埋葬的是一位法号“俱卢舍利”的西域僧人,所以此寺又名俱卢舍寺。
广胜寺曾遭受多次天灾人祸,而又几经重新修建,目前除了上寺飞虹塔和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外,其余均是保留的元代建筑结构。
广胜寺周围有四季常青的松柏,清静幽深,肃穆庄重。全寺分为上、下寺两部分,上寺有七进院落,主要建筑有飞虹塔、弥陀塔、大雄宝殿、韦驮塔、地藏殿、毗卢殿等。下寺由天王殿、弥陀殿、大佛殿等建筑组成。
大佛殿是下寺建筑群中的主题,它是元代时期的建筑。
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八间,单檐歇山顶,出檐较深。大殿前檐中部三间设门,门上悬挂匾额,上书“宝筏金蝇”,字体圆浑而颇具古朴之分。
大佛殿虽然只有一层,但其体形庞大,构筑宏伟,其实威严。
大佛殿内的结构极有特点。不论是组成殿身的间柱,还是构成殿顶的梁架,都非常自由,毫不墨守成规,因而建造出流畅、明晰的内部空间。除此外,内部构件还避免重叠,尽量精简,既稳定实用而又经济美观。
如此创新而经济、牢固的建筑结构,充分显示了但是工匠们的高超的技术与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