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电(记者周强、王攀)24日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运营后,这个“超级工程”“由建转营”进入“下半场”。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桥梁”将如何实现“运营”服务?
科技创新为动力
实现运维智能化
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连接粤港澳三地,集桥、岛、隧为一体的大型跨海通道。由三地共同组建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以港珠澳大桥的体量,用传统人海战术进行维养,将难以满足提供服务的目标要求。”管理局局长朱永灵表示,管理局将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实现运维管理由“传统型”向“智慧型”的转变。一方面大力推进各业务板块机械化作业;另一方面,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运用信息化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研发实施多维度的移动应用和信息共享。
港珠澳大桥可谓生逢其时。2017年,科技部和交通部联合推动将港珠澳大桥纳入“中国人工智能专项”技术应用示范领域。以桥梁结构监测为例,为有效掌握大桥结构状态及发展演化趋势,大桥“全身上下”已安装上万个元器件,通过健康监测系统与电子化人工巡查系统,可实时自动采集并分析监测数据,确保大桥结构安全。
由中国铁塔公司负责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信息大桥”方案与港珠澳大桥实现了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即使在港珠澳大桥深达近50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内,手机上的4G网络信号依然满格。
“为把的高铁系统集成技术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有机衔接,项目部研发构建了专属港珠澳大桥的全寿命周期集成BIM(建筑信息模型)系统。它们让大桥擦亮了‘眼睛’,装上了‘耳朵’,变得畅通而智能。”中铁建港珠澳大桥项目经理蔡俊福说。
联系人:柳小姐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