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五彩瓷也在明代五彩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成就,了从画到填,全部在烧成的瓷器釉面上完成的新工艺,代表着景德镇陶瓷五彩的高水平和高成就。而清代陶瓷划时代的新成就则是发明了粉彩瓷。粉彩是受西洋珐琅彩及其制作工艺的影响,改进传统的釉上彩料和画风而形成的一种釉上彩瓷新品种。清代粉彩受到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在翎毛、花卉、人物、山水纹饰上出现了光线明暗变化和阴阳向背的立体感,表现对象无不栩栩如生。
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清代瓷器的造型在顺治、康熙时期,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期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清代瓷器能买多少钱,咨询电话:(侯经理)
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疏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这点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白莹润,多有橘皮皱纹;乾隆时平整泛青;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
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早期纹饰中的古装仕女端庄秀丽,花卉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肃穆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两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清代瓷器近几年成交记录:
清乾隆柠檬黄地粉彩花卉纹开---成交价:177万 成交日期:2016/04/18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水波云龙---成交价:488万 成交日期:2016/11/13
清乾隆柠檬黄地粉彩花卉纹开---成交价:332万 成交日期:2016/05/12
AVERYRAREGET-----成交价:229万 成交日期:2016/09/26
清康熙仿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成交价:519万 成交日期:2017/01/13
福禄寿碧玉山子---------------成交价:428万 成交日期:2017/04/23
清康熙青花人物纹大碗---------成交价:268万 成交日期:2017/06/02
清代瓷器估价拍卖,咨询电话:(侯经理)
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图案。
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近10年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瓷器拍卖价不断飙升,并且跨越亿元关口。早在1997年,一件清雍正“粉彩过墙枝蝠桃纹大盘”,以1520万港元成交;在2002年,又一件雍正珐琅彩题诗过枝梅竹纹盘以3252.41万港元成交;如今更是价值连城。2005年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在苏富比拍卖行举行的秋季单件专品拍卖会上以1.1548亿港元买下。据悉,该瓶曾于1975年出现在伦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当时的成交价格为1.6万英镑,30年时间,身价暴涨了近千倍。此外,2006年在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秋季拍卖会上,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更以1.5123亿港元拍出,创造了中国珐琅彩瓷器拍卖纪录。2011年,又一件“乾隆年制古月轩珐琅彩题诗花石锦鸡图胆瓶”估价1.8亿元港币,成交价为2亿元港币,这些活生生的数据足以说明了市场对清三代时期价值的高度肯定与需求。藏品的成交并非偶然,而是市场需求之必然趋势。
如果您手里有藏品打算出手,可以尽快联系我,帮你藏品鉴定 私下洽购 拍卖 估价欢迎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