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线圈用于电力系统中与高压并联电容器连接,使电容器组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后的剩余电荷迅速泄放。因此安装放电线圈是变电站内并联电容器的必要技术安全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止电容器组再次合闸时,由于电容器仍带有电荷而产生危及设备安全的合闸过电压和过电流,并确保检修人员的安全。带有二次绕组,可供线路监控、监测和二次保护用。
放电线圈连接方式的更改不影响其放电性能已获论证。但是,作为一种技术措施或者一种技术方案无不存在利弊之处,值得深入研讨。笔者通过对跨接方式的关联问题的初步分析,提出以下见解:
(1)如放电线圈兼作相电压差动保护用时,跨接方式不适用,除非放电线圈另作设计。
(2)如放电线圈采用跨接方式且兼作开口三角电压保护用时,只需将保护整定算式中电容器组额定相电压改为电容装置接入处母线平均运行相电压,或者设计依据的母线相电压即可。
(3)若须用放电线圈直接监测电容器端电压时,跨接方式不适用。
(4)放电线圈采用跨接方式时,其运行电压同于母线电压(包括稳态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均低于并接方式的电容器组端电压,有利于安全运行;且其额定电压不必与电容器组额定电压相对应,有利于产品型号规格简化。
(5)在10 kV及以下电容装置中,放电线圈采用跨接方式,便于安装与接线。
电力电缆故障常见类型及原因:
短路故障:有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之分,多为制造过程中遗留的隐患所致。
接地故障:电缆的某根或多根线芯对地发生故障。绝缘电阻低于10kΩ,低电阻接地。10kΩ以上称为高阻接地。主要原因是电缆腐蚀、铅裂纹、绝缘干燥、接头工艺和材料。
断线故障:电缆的一个线芯或线芯完全或未完全断线。电缆可能因机械损坏、地形变化或短路而断开。
混合故障: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故障。
外力破坏:在电缆的储存、运输、敷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外力破坏,特别是已经运营的直埋电缆,在其他工程的地面施工中很容易被破坏。此类事故往往占电缆事故的 50%。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除了加强电缆储存、运输、敷设等方面的工作质量外,更重要的是严格落实破土动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