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方式有哪几种
有人工与机械两种方法。
1、自落式搅拌机:常用锥形反转出料式搅拌机。该搅拌机不但适用于低流动性混凝土,还适用于流动性大的混凝土。
2、强制式搅拌机:该搅拌机不适用于搅拌流动性较大的混凝土,适用于低流动性低的混凝土,如干硬性混凝土及轻骨料混凝土。
裂缝的形态与发生部位
裂缝形态呈上宽下窄形式,或肉眼只观察到上部裂缝,下部没有缝,但浇水试验,渗水轨迹清晰。裂缝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大开间多、小开间少;南向房间多、北向房间少;底层多、上层逐渐减少;进深方向多、开间方向少;条形楼中间单元多,边单元少。
裂缝深度多为贯通裂缝和纵深裂缝,少部分为表面裂缝和浅层裂缝。裂缝宽度在0.1毫米~0.5毫米居多,个别的大于0.5毫米,或只有0.05毫米。
裂缝主要发生部位有:现浇楼板跨中,沿进深通长方向;沿负弯矩筋边缘,进深方向;模板四角45度折角处;沿电线管预埋方向;施工缝处。
裂缝的预防控制措施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抗拉性能。无论是现场拌制的小坍落度混凝土还是泵送混凝土,都应当在现有配合比的基础上,进一步试验研究混凝土,优选有利于抗裂性能的混凝土级配,尽力减小水灰比,减少坍落度,降低砂率,增加骨料粒径,降低含泥量及杂质含量。选用影响收缩和水化热较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对设计要求严格控制裂缝的结构,还应掺加补偿收缩的膨胀剂。
2.改善混凝土养护工艺,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试验证明,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很大,养护14天的收缩比养护3天的收缩降低约20%。按施工规范进行养护,能有效地持续地使混凝土表面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浇筑时间不长的混凝土,仍然处于凝结、硬化过程,水泥水化速度较快,养护形成的潮湿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收缩裂缝。同时由于散热时间延长,混凝土强度的松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混凝土的总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贯通裂缝的产生。此外,在潮湿条件下,可使水泥水化充分、完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增强后期裂缝的抗力。
3.改进施工工艺。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可排除混凝土因泌水而在石子、水平钢筋下部形成的空隙和水分,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
4.规范施工操作规程,避免混凝土浇筑后的扰动。尽量采用小流水段施工,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后不要过早上人,合适的开砌时间应在楼板混凝土达到5牛/平方毫米后;为使混凝土不早期受损,且不影响工期,宜采取早强措施;5牛/平方毫米值应制作同条件试块,确定达到的天数。
5.楼板浇筑完毕时,新浇混凝土、模板体系、施工人员、机具、脚手板和手推车等也可能使下一层楼板超载。除非下一层板的混凝土已达设计强度。一般情况下应在上层的混凝土浇筑完后再拆下层模板。为防止新浇混凝土受震动和发生局部的荷载重分布,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后两天内不要拆除其下部的任何一层模板和支撑。
6.重视薄弱环节管理,控制引发裂缝。对施工缝,后浇带、预埋线管部位,塑性裂缝等,应严格按规范施工,制定具体措施,作好技术交底,必要时加膨胀剂,调节混凝土的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