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心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文字、图像和图形。在文字方面,常见的是字库匹配问题。当没有客户文件中用到的字体时,就需要与客户协商替换字体,或由客户提供相关字体文件,或让客户在生成PDF文件时将字体嵌入其中。在图形方面,由于其属于矢量信息,所以一般要注意色彩模式和文件格式的问题。在图像方面,需要对图像分辨率进行控制,一般彩色图像分辨率至少应为300dpi,灰度图像一般要求为600dpi,而黑白线条稿要求为1200dpi;其次,彩色图像的色彩模式应为CMYK,且好输出为TIFF无损压缩格式,这样便于成像印刷,更有利于图像质量的再现。
纸张的机械性能有抗张强度、撕裂度等。纸张的抗张强度对书刊用纸,尤其是高速数字印刷机压印用纸非常重要,如果纸张抗张强度低,会出现掉毛、掉粉现象,印刷品光泽度也会降低。数字印刷用纸需要具有较高的内撕裂度和边撕裂度,这是因为在数字印刷中,纸张容易发生折断、撕裂等现象,降低印刷效率和印刷质量。
光学性能
纸张光学性能有白度、光泽度和不透明度等。数字印刷对纸张的光泽度要求较为严格,无论是采用快干油墨还是慢干油墨,印刷品的光泽度都会随纸张光泽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纸张光泽度高并不意味着印刷品的光泽度高,其还受到纸张印刷平滑度的影响。纸张光泽的均匀性比光泽的平均水平更重要。
印刷品类型不同,对纸张不透明度的要求也不一样。为防止人们阅读时看到纸张背面的图文,杂志、书刊用纸的不透明度越高越好。标签、货单等对印刷品的用纸不透明度要求不高,只要不发生透印即可。
色彩控制
色彩是图像复制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传统印刷中的色彩控制建立在密度控制的基础上,具体方法有灰平衡、色彩校正、佳印刷密度控制、网点控制及转移等。而数字印刷流程是开放的系统,输入、处理、输出设备可能来自不同的生产商,不同设备的颜色描述和表达方式也不同,同一设备随使用次数的增加,色彩复制难度也有所提高。彩色图像的颜色信息不仅要在不同显示设备上呈现,还要在不同媒体间传递。对此,国际色彩组织ICC开发了ICC Profile特性文件用来描述设备的颜色特征,通过其可实现跨平台色彩交流。
数据输出和管理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数据量呈增长趋势,这就需要对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和管理过程进行优化。为此,在印前领域,制定了OPI(Open Prepress Interface)规范和DCS(Desktop Color Separation)规范。OPI规范包含一系列符合Postscript的注释语句,允许拼版时使用低分辨率图像来代替高分辨率图像,分色输出时再由OPI服务器自动替换为高分辨率图像,减少网络传输中的数据量。DCS规范包含一个主EPS文件和多个高分辨率分色文件,对EPS文件格式进行了扩展,管理桌面出版系统的整个分色过程,能够缩短生产时间,降低对设备的要求,并数据文件在传递中不会缺失。
印刷套准控制
在数字印刷中,常采用CCD摄像头监控印刷机的套准情况,通过印刷机进行自动套准控制。采用CCD摄像头进行套准的优点是采用了图像处理技术,套准精度高;允许在印制检测色标周围印刷其他内容;能够自动区分色标和非色标内容;提高了承印物的利用率;能够适应极小色标;套准速度快。
数字印刷是印刷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其数据化、标准化控制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期待未来有更多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方法,以实现的数字印刷。
覆膜
又称“过塑”“裱胶”“贴膜”等,覆膜是以透明塑料薄膜通过热压覆贴到印刷品表面,不仅起到了增加光泽的作用,使得图文颜色更加鲜艳,而且起到防水、防污的作用,常用于纸箱、纸盒等包装的印后加工。
烫印
俗称“烫金”,是将需要烫印的图案或文字制成凸型版,借助一定的压力和温度,将烫金箔转移到承印物上,呈现出强烈的金属光,使产品具有的质感。与此同时,由于铝箔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可以起到保护印刷品的作用。
局部UV工艺
局部UV工艺可通过网印或柔印工艺实现,是印刷品表面整饰工艺的一种,通过对包装表面图文局部涂布UV光油来提升印刷品的炫彩效果,上光图案与周边图案相比显得鲜艳、亮丽、立体感强,能产生特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