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铜公的几点要素:
1:铜公的有效部分,考虑是否可以延长,以弥补已加工掉的火花位,火花加工时是否可以直移不用旋转,同时考虑铜公是否需要辅助面以摒弃太薄,太尖,太小的做法等等。
2:避空位。通常取3-5mm,但很多时候不一定,应按实际情况定,主要一个目的就是火花加工时不会与工件有干涉,同时避空位也关系到编程时的用刀。
铜公在内地也叫电极;因为电部分采用红铜加工,因红铜的导电性好和易加工性,在电火花加工时,电极本身所产生的热量较小,损耗也相对要低些。所以在沿海地区把电火花加工的电极叫铜公。意思就是用铜去"放电"工件(模胚)的意思。根据加工的需要,也分为粗公和幼公(也叫精公)。
铜公的加工方法一般为数控铣或线切割。当铜公上有较复杂的凹凸曲面时,只能采用数控铣削加工。有时侯,铜公不能整体加工出来,就需要把整体铜公分拆成两个或多个铜公才能加工出来。这种为了完成模具各个部位的放电加工而把铜公各个部位分拆开来组成各种各样的组合,分别成各个铜公的过程称为分拆铜公。
能够拆分整体铜公的,尽量拆分。但需要考虑加工的可行性,尽量一道工序加工完成,无法一道工序加工完成的,拆分多个铜公。但有些整体铜公比较特殊,需要多道工序加工,采用了数控铣床、线切割和铜公腐蚀铜公3道工序,这种铜公一般需要满足产品精度,如果把它拆分为多个铜公,在铜公与铜公的接触处会产生接痕,这样就难以产品精度。
为增加塑胶产品前段时间所设计的薄片状结构称之为骨位。骨位既窄又深,很难直接加工出来,一般都须设计骨位铜公。骨位铜公加工时容易变形,加工时要用新刀,刀具直径要选小些,进刀量不能太大,加工时可以先将长度方向尺寸加工到位,但宽度方向尺寸可留大点余量(如1mm),然后再加工宽度方向,加工时两边同时走刀,不要环绕整个外形走刀。而且每刀进刀深度为0.2~1mm,进刀深度不宜过大。
拆好的铜公要套进工件中仔细检查是否干涉,近似和对称的铜公要检查是否拆分 合理,平移或旋转出来的铜公要检查平移距离和旋转中心点是否正确。常常由产品外观要求决定粗、精铜公。有时为节省铜料,铜公打完后,将铜公的整体曲面想下降低设计,精铣削铜公后,再进行电火花精加工。模具的狭窄及深腔部位,刀具粗加工不到的地方往往要局部或整体做粗、精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