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斗彩瓷器从景德镇龙珠阁御厂地层出土的遗存器物考察来看,成窑斗彩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以晚期成就高。而从遗址断层出土堆积物可知,其高质精美之器,即被历朝所称赞的成窑佳器,主要是指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之间烧制的斗彩和青花瓷。这一时期的成窑斗彩,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成就。成化斗彩瓷明显的工艺特征是继承和发扬了宣德时期五彩瓷的工艺,只是成化斗彩在宣德五彩的基础上更加善于运用青花的配比和釉下青花的勾勒,再施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彩料,以纹饰新颖,色彩淡雅艳丽而名重于世。由于斗彩瓷历来是古代宫廷珍玩,十分名贵,所以历来被收藏界视为珍品,尤其明代成化斗彩。据史料记载,明代万历时,一双成化斗彩酒杯已价值百金,特别是斗彩鸡缸杯,清朱琰《陶说》载;“成窑以五彩为,酒杯以鸡缸为,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价值十贯”。在明代当时已贵重,可见成化斗彩历来被世人所追捧。
看微痕
玩宣德、成化彩瓷的行家里手指出,器表釉面上的“虹彩”表象是判真识假的硬指标。“虹彩”不是釉彩的化学成分致色,而是一种物理现象的光学致色。孝伟对这样的看点和判定是认同的。但是这样的不易目视发现的“虹彩”与出现在釉面的可直观的“蛤蜊光”是有所区别的。据说,“蛤蜊光”已能人工制造了,这就更应该警惕。不应一见有蛤蜊光就深信是到代的,是真品。当然人为的蛤蜊光和自然的蛤蜊光还是有区别的,关键在于细心观察,冷静比较,杜绝盲从。
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大多数的青花瓷器釉面微闪青色或略显灰青;另有一种洁白釉,又称“乳白”或者“甜白”,不仅肥厚滋润,而且光洁无暇,如脂似玉。因为釉质肥厚,器物口沿下常见垂流形成的一圈堆积釉。成化瓷器,采用印、刮、刻、堆及绘画多种工艺装饰。器青花的纹饰线条牵细,多用双瑔勾勒填色法,所填色彩较淡。常见的图案纹饰:装饰题材有螭龙纹、夔龙纹、应龙纹、飞象纹、飞马纹、缠枝莲纹、莲托八宝纹,惟没有人物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