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由原油蒸馏的煤油馏分经精制加工,有时还加入添加剂制得,也可由原油蒸馏的重质馏分油经加氢裂化生产。分宽馏分型(沸点 60~280℃)和煤油型(沸点150~315℃)两大类,广泛用于各种喷气式飞机。煤油型喷气燃料也称航空煤油。喷气燃料产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喷气式飞机的发展而急剧增长,已远超过航空汽油。中国于1961~1962年用国产原油试制成功航空煤油并投入生产。
喷气燃料中常加入各种添加剂改进其性能,如抗氧剂、金属钝化剂、防冰剂、静电消散剂和抗磨-润滑剂等(见石油产品添加剂)。
密度
现今喷气飞机用的燃料的密度高为 845kg/m3;导弹用的合成烃类燃料的密度可高达920~1060 kg/m3。当然,后者不是一般的石油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而是一些特殊结构的合成燃料。体积发热量大的燃料习惯上又称高密度燃料。
芳烃含量不大于20%(质量)。
燃料要洁净
(不含游离水和固体杂质及表面活性物质),热稳定性要好。以相应的固体粒子含量、水反应和水分离指数、动态热安定性等指标加以检测。
航空汽油
主要用于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它蒸发性能好、易燃、性质稳定、结晶点低和不腐蚀发动机零件。航空汽油是石油的直馏产品和二次加工产品与各种添加剂混合而成的。其主要性能指标是辛烷值和品度值。航空汽油的辛烷值是指与这种汽油的抗爆性相当的标准燃料中所含异辛烷的百分数。这种标准燃料由异辛烷和正庚烷混合液组成。它表示航空汽油的抗爆性能,即在发动机中正常燃烧(无爆震)的能力。对辛烷值的要求依发动机的特点而异,主要取决于压缩比,压缩比越大,辛烷值应当越高。为提高辛烷值,可往汽油中加入含有抗爆剂(如四乙基铅)的乙基液。品度值指的是以富油混合气工作时发出的大功率(超过这一功率便出现爆震)与工业异辛烷所发出的大功率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航空煤油
空气喷气发动机广泛使用的石油烃燃料,根据沸点范围不同分为三类:①宽馏分型(沸点范围60~280°C);②煤油型(沸点范围150~280°C),高闪点航空煤油的初沸点可提高到165~175°C;③重馏分型(沸点范围195~315°C)。通常使用的是第二类。航空煤油比汽油具有更大的热值,价格低,使用安全。适于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使用。用于超音速飞行的煤油还应有低的饱和蒸汽压和良好的热安定性。因煤油不易蒸发,燃点较高,燃气涡轮发动机起动时多用汽油。航空煤油的组成一般有下列规定:芳香烃含量在20%以下(其中双环芳烃含量不超过3%),烯烃含量在2%~3%以下,正构烷烃含量用燃油结晶点不-50~-60°C来限制。航空燃油中还加有多种添加剂,用以改善燃油的某些使用性能。
航空燃料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同一时期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种类和型号的燃料体系,但是归结起来每一次航空发动机的历史变革都会带来航空燃料的迅猛发展和,发动机的性能改进和变革会对燃料产生更高的性能要求,从而推动了航空燃料的发展。从无发动机的飞行系统中的人力动力源,到内燃机系统中的航空柴油动力源,到活塞式发动机系统中的航空汽油动力源,到喷气式发动机系统中的喷气燃料动力源,到超音速发动机系统中的高密度碳氢燃料,再到新能源发动机系统中的生物燃料或太阳能动力源,也就是说航空燃料的发展史是由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衍生而来的。
主要由石油加工制得。对所有航空燃料组成的共同要求,就是他们应当是只含有添加剂的、纯粹的烃类混合物。但由于不同类烃的性能不同,对某些烃类如芳香烃和烯烃的含量有一定的限制。残留在燃料中的非烃如:含氧、含硫、含氮等杂有机化合物及其燃烧产物,不仅引起系统金属零部件腐蚀,而且还会污染大气,且在燃料中容易被氧化缩合成胶质和沉淀物,引起燃料系统堵塞等,通常认为是不理想组分,在燃料的标准中以不同的方式加以严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