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图像命名,常有不同意见。同一幅图像,不同的眼睛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即使看到同样的东西,不同的表述,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当然,根本的差异,还在于看到的东西不同。
理论探讨,可能乏味。因此,想以“便面”辨识为例,兼谈文物图像命名。
“便面”是中国古扇的通称,又是某种古扇的专称。随便上网查询,都可以下载如下资料:
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汉书·张敞传》记载:“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的注解是:“便面,所以障面,盖扇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今之沙门所持竹扇,上袤平而下圜,即古之便面也。”后称团扇、折扇为便面。宋人杨万里《诚斋荆溪集序》:“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步后园,登古城。”金代党怀英《上皇书扇后》诗:“便面团圝字点鸦,天风吹堕委尘沙。”清人孔尚任《桃花扇·寄扇》:“便面小,血心肠一万条;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
出土文物中的确有可以与《汉书·张敞传》互相印证的资料。1958年湖南省长沙市金盆岭九号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微博)藏品,青瓷持便面俑,就是有狱吏相随、手持便面的官吏。
作为中国古扇的专称,所谓“便面”,有其特定形制。便面形制的主要特点是:“方不应矩,圆不中规。”不方不圆,非规非矩。某些便面,可以扇柄为轴摇动生风,如门户绕户枢转动,而被特称为“户扇”。今天新疆烤羊肉串时使用的煽火扇子,还保持这种“便面”的古制,是可以绕扇柄摇动的“户扇”。
便面的另一个别称是“九华扇”。曹植《九华扇赋·序》说:“昔吾先君常侍,得幸汉桓帝,时赐尚方竹扇。其扇不方不圆,其中结成文,名曰‘九华扇\’。”曹植又在《赋》中说:“方不应矩,圆不中规。随皓腕以徐转,发蕙风之微寒。时清气以方历,纷飘动兮绮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