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光阳性树种,较耐寒,耐干旱。喜湿润排水、通气良好的沙壤土,但在粘土或长期积水的低湿地上,容易烂根,引起枯梢,甚至。稍耐盐碱,在含盐量0.25%的轻度盐碱地上仍可生长,对病虫害及大气污染的抗性较强。萌芽力强,根系发达,扎根较深,具内生菌根。在湿润肥沃河流冲积土壤上生长快,11年生树高15.8米,胸径17.8厘米,约50年衰老,生长快,用扦插繁殖。喜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河滩、河谷、低湿地都能生长成林,忌粘土及低洼积水,在干旱沙丘生长不良。深根性,萌芽力强,生长快,多虫害,寿命长达400年以上。
人常说,“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旱柳的栽植方法非常简单。在靖边地区常用的是插干栽植法,就是用壮年树上的健壮柳椽去掉枝叶,截成长3至4米,小头直径3至4厘米的树栽子,在清明前后栽植,挖坑深1米多点,树干栽入后,踩实浇水,防止牲畜啃皮,这样就会慢慢生根,渐渐长出枝叶。大型林场则采用插条育苗法,把优良树种作为采条母株,在未萌芽时剪取2至3年生枝条,长15到17厘米作为插穗,插地后充分浇水即可成活,长到2米左右时移栽。上世纪50年代,在流动沙丘上,还发明了用长约80厘米、粗约3厘米的柳棒进行楔“地橛子”造林,因无牲畜侵害,几年便可成林固沙。至于用旱柳种子繁殖,靖边地区很少见到。
据《靖边县志》载:清嘉庆末年,知县苑馥桂通过自捐俸银,劝喻乡间富户捐款等形式,购回以旱柳为主的树苗10万余株,清明前后分发县内居民栽植,成活率颇高。后来人们通过自繁自栽的方法,栽植旱柳等树木蔚然成风。同治年间,靖边的生态环境又遭到一次大的破坏。光绪22年知县丁钖奎到任后,鼓励民众广栽树木,搞好管护,亲自撰写了《劝民种树俚语》,到处张贴宣讲,使人们种树的热情更加高涨。1942年,惠中权任靖边县委,为了粉碎当局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曾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旱柳为主的植树造林活动,提出了“多栽一棵树,多养一只羊”的口号,使靖边的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的表扬,并在陕甘宁边区推广了靖边经验。其间,还涌现出以白云瑞为代表的一大批植树英雄,作家吴伯箫以《火焰山上种树》为题,报道了白云瑞的事迹,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