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摄像头分类:车载摄像头按照功能分为倒车摄像头与前视摄像头;按照安装方法分为专车与通用式倒车摄像头;按照摄像头的芯片制式分为CMOS与CCD高清摄像头。建议您在选购车载摄像头不要苛求摄像头是否使用了CCD图像传感器,的CMOS摄像头可媲美CCD效果,完全可以满足车主的要求,并且享有有价格优势。
线材:由于车载摄像头安装在汽车内部,其工作环境的温度比较高,对摄像头的线材耐高温成为考验其品质的一个很重要因素。现在市场上车载摄像头的线材大部分采用(铜包钢),价格低廉,品质得不到。工作5分钟后,表面温度达100度以上,长时间使用线材会融在一起,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自燃。而华的摄像头采用车载线材,工作温度范围-20~70°,相比市场上普车载摄像头的常规温度0-50°有耐高温性能。并且发热量小,线材表面的绝热性能比较好,产品的使用寿命更长。车载摄像头作为汽车电子常规配件,建议您在选购摄像头的时候,尽量选择车载摄像头线材,避免隐患。
镜头:摄像头的镜头一般有塑胶透镜(plastic)和玻璃透镜(glass),而塑胶透镜跟玻璃透镜有着显著区别,塑胶镜头价格非常便宜,但成像效果明显劣于玻璃。塑胶透镜的原材料来源于塑胶或者树脂,玻璃镜头来源于玻璃。现在很多小厂,为了节约成本、追求,使用廉价的塑胶镜头,价格虽诱人,但是实际效果却令人无法恭维,出现画面发黄、发暗、模糊不清效果。所以,建议大家在选购车载摄像头不能一味贪图便宜,还是要选择成像好的玻璃光学镜头成像的效果更清晰。
车载摄像头行业概况
车载摄像头是车载视觉的物理终端。车载视觉起源于生理视觉,是基于机器视觉形成的理论知识,相当于驾驶员的眼睛,是未来无人驾驶发展。
根据技术原理,视觉传感器可分为立体视觉与单眼视觉。单眼车载摄像头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目前已经成为汽车电子的品,目前许多车企已经能通过单眼摄像头实现多种驾驶功能。
车载摄像头安装位置与功能
无人驾驶视觉传感的图像处理技术提升将成为行业突破口。以已经在国际ADAS领域普遍应用的Mobileye为例,其经过大量的数据积累与算法的优化,仅凭单目摄像头可以实现识别、测距等功能,令ADAS的低成本应用成为可能。目前,车载摄像头凭借其低成本的优势已经在众多车辆上配备;各车企也致力于提高图像处理技术以通过低成本设备实现多中驾驶功能,为技术的突破提供了研发主体。我们认为,在激光传感器成本无法大规模下降的前提下,视觉系传感器为主的方案将是未来无人驾驶商业化的突破口。
车载摄像头行业壁垒
车载摄像头前装市场进入存在较大的行业壁垒,从市场推广到签订合同及量产需要大量时间与资金投入,一旦进入供应链则难以被替换。同时不同于激光传感器,车载摄像头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发展,且在汽车中应用范围广泛,布局企业较多。
车载摄像头存量与增量市场分析
受益于ADAS的高速成长的直接需求与车联网发展的间接催化,车载摄像头存量市场迅速发展,2014年中国车载摄像头产能为1880万枚,市值规模接近80亿元。预计未来无人车商业化启动后,亦将逐步开启增量市场。
进入2025年后,随着传统车市的逐渐饱和与无人驾驶车辆此消彼长的替代效应,汽车年销量维持2%的增长,则2035年传统汽车年销量约4400万辆。仅计算传统汽车目前运用多的前视以及后视摄像头,单车配比摄像头数量为4枚;假定图像视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单车配比摄像头个数为9个。在此核心假设下,预测2035年车载摄像头年市场新增规模将达到亿860元,复合增速为11.9%,其中传统汽车存量市场748亿元,无人车增量市场108.3亿元。随无人车的进一步普及并替代传统汽车,后者市场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