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釉器上,用钻石等硬质工具刻出山水人物、仕女、花卉、博古等纹饰,再填以淡墨,从而形成如同素描写生的新颖装饰。刻羲之爱鹅、金石文字、八哥、凤凰牡丹等纹饰,其写有诗句和作者姓名者,可谓诗画并重。此种刻瓷工艺早见于乾隆时期,光绪及民国时较为流行。常见器物有缸、盆、温器、茶壶等。
光绪时期的其他色釉品种,如芸豆红釉、霁红釉、黄釉、天蓝釉、酱釉、酱釉青花等,大体同于前朝,胎釉尤具晚清时松软质粗的特征。官窑三彩和墨地三彩器,见有传统的盘、碗类。
胎。光绪时期的胎和釉水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比起同治,咸丰时期,光绪时期的胎细致了很多,胎薄如纸,胎细如泥。光绪时期出口的外销瓷大多仿造康熙时期的胎质,并且有一些在釉水上也极限仿制康熙瓷器。厚重的釉水在传世的过程中形成了光彩夺目的包浆,也使得光绪青花彩瓷像极了康熙青花。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部分外销瓷开始回流,由于胎质细腻,釉水肥腻,很多光绪瓷被认为是康熙青花回流,价格极贵。随着人们对外销瓷的认识不断加深,光绪青花的一些特点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才有了后来小康瓷器的说法。
光绪官窑青花的瓷土淘洗较细,胎质较细密,但胎体仍显厚酽。仿康熙的器物,胎质粗细兼有,与康熙时相比,胎薄体轻,硬度不足,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