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网有着同样的“短板”。按照“十三五”能源规划,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力争达到10%,但当前基础设施的现实是:管网密度偏低,储气调峰水平落后,用气人口比例仅为21%。对此,我们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将按照“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原则,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四线五线等跨境跨区干线管道、中卫至靖边等跨省联络线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供气支线。同时,统筹长江经济带原油管道布局和区域管道建设,以炼油基地为节点,完善沿海大型原油接卸码头和陆上、海上原油进口通道,鼓励企业间通过油品资源串换等方式提高成品油管输效率。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到10.4万公里,干线输气能力超过4000亿立方米;原油、成品油管道总长度分别达到2.3万和3.5万公里,输油能力分别达到5.7亿和2.7亿吨。
山东旧机床回收中心 昨日有数据统计显示,一季度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光电子器件、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6%、55.1%和18.8%;20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去年同期。
高技术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传统产业企稳向好。在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政策措施作用下,大多数行业生产经营好于去年同期。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快于整体工业6.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和电子制造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增加值分别增长11.4%和14.9%。光电子器件、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6%、55.1%和18.8%,汽车产量增长9%。消费品工业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7.1%。原材料工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一季度粗钢和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分别增长4.6%和9%;前两个月,冶金行业由去年同期亏损转为盈利453亿元,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08倍。
工业大省持续发挥支撑作用,困难地区下行压力有所缓解。占全国工业总量位的江苏、广东、山东、河南和浙江工业增加值增速在7%-8%之间,均快于全国平均增速。近年来比较困难的西部和东北地区出现积极变化。宁夏、青海、云南和内蒙古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0.2%、7.9%、9.3%和7.6%,均快于全国平均增速。前两个月西部和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同期亏损省份均实现扭亏为盈。
山东数控机床回收厂家 1.数控电火花穿孔机床的脉冲放电的能量密度高,数控电火花穿孔机床便于加工用普通的机械加工方法难于加工或无法加工的特殊材料和复杂形状的工件。数控电火花穿孔机床不受材料硬度影响,不受热处理状况影响。 2.数控电火花穿孔机床的脉冲放电持续时间极短,放电时产生的热量传导扩散范围小,材料受热影响范围小。 3.数控电火花穿孔机床在加工时,工具电极与工件材料不接触,两者之间宏观作用力极小。 4.数控电火花穿孔机床的加工工艺简单,机床操作方便,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基于上述特点,数控电火花穿孔机床的主要用途有以下几项: 1)为航空航天发动机中特殊材料零件空间位置复杂的深小孔加工,如叶片、火焰筒、安装边、环形件等零件上的小孔,除加工圆孔外,还可加工腰形孔。加工、费用低。 2)能直接从工件的斜面、曲面穿入,不受材料的硬度及韧性限制,除了能加工一般的导电材料外,还能顺利加工不锈钢、淬火钢、硬质合金、高温耐热材料等其它一些难加工材料。
从传统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业,五年来泉州阔步向前。从耗费人力、物力的手工生产模式,到国内化纤产业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智能生产的样板车间,2014年纺丝车间正式引入机器人流水线,以前人工包装一条线一天三班倒要用56人,包装过程中,需要工人不停来回搬运丝锭,不仅效率低,还容易损坏;智能改造后,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以前3个班的工作量现在一人就可以操作,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
除了节省用工成本、缓解招工难问题,机器人流水线的运输量更大,速度更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还可以避免人工失误造成的外观损伤。陈阿斌告诉记者,因为纺丝的规格有很多种,通过口令输入,机器人可以自动辨别出需要作业的纺位,避免混批的产生。
2013年年底,泉州在福建率先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拉开制造业“机器换工”大幕。企业在更新换代的过程中,享受到多重改革红利,泉州市《关于加快推进“数控一代”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中对企业智能改造均有奖励。资金补助,加上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后节省的人工成本,13条纱锭包装作业线自动化改造的投入,仅需要15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步伐大大加快。
规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四成
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泉州市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工”,率先在全省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目前,全市已有18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示范工程,规模以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40%,平均减少劳动用工30%。累计兑现财政扶持资金24亿元,撬动全社会投入1260亿元。
去年6月,“全国数控一代创新应用工程现场会”在泉州召开,全国多地代表齐聚一堂交流经验。在推进“数控一代”示范工程过程中,泉州市积极承接国家决策部署和省支持泉州“数控一代”10条、发展智能制造9条等文件,制定出台了机械装备产业和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以及推动“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对全市17个产业逐一编制发展“路线图”,先期在纺织鞋服及其装备、机床及机器人、建材及装备产业等3个传统优势产业实施。
近年来,泉州市组织实施“三个一千”推广计划和“21211”工程。其中,一千台机器人、一千台3c钻攻中心、一千套数控装备的生产和应用均超额完成,为企业带来智能制造红利。“21211”工程还在实施中,目标是建设示范企业200个,推广国产工业机器人1000台,培训智能制造技术人才10000名。“数控一代”释放出强大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推动泉州产业加快创新转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数控机床生产线上为了提高生产加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使生产线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适应现代自动化大生产,针对具体生产工艺,利用机器人技术,许多企业都开始选择数控机床机器人机械手代替人工工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在选择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过程中,配备以合适的控制系统,灵活的机械手臂的相互配合,加强机械手的操控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才能为我们的工作和生产带来效益。 数控车床机械手的操控性如何,是衡量一个工业机器人机械手产品的重要标准,如果我们的技术人员不能熟练的操控机械手或者机械手及其难操作,这就说明一个机械手产品是失败的,或者是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机器人的工作。
数控机床机械手是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机构以及位置检测系统四大块组成,实际工业应用过程中,需要共同配合完成一项任务。而恰当的控制系统类型是影响机械手的易操控性的重要标准系统。与机床控制器整合在一起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器拥有实现更多功能的普通显示屏和实现少通讯中断的普通机械手控制器,并配备简化机械手编程的预编程模板以及使操作人员能直接与在线服务工程师联系的远程诊断功能。 如果控制系统使用不当或者实现不够现代化的时候,作为机械手的大脑的控制系统就是去了存在的意义,那么机械手的性能也将大打折扣,容易造成企业在人才方面需求的困扰,或因为技术员操控失误而耽误生产,或出现其他问题。数控机床机械手配置好控制系统,提高机械手的操控性是数控机床机械手在不断发展中必要的提升要点。
30多年来,中国模具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产能变化、生产方式变化、技术革命。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中国模具产业作为一个行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拾漏补缺到成为主力,以及模具需求和产量的快速增长变化。但更重要的是生产方式转变和技术革命。后两种变化是一种更加深刻、更加根本性的变化。生产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从过去传统的小而全的后方车间、作坊式的生产,转变为高度市场协作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从完全非标生产到相对标准化和准标准化生产。模具生产技术革命,浓缩到一点就是企业信息化也就是数字化制造和信息化管理。
20世纪80年代前,很多模具是靠钳工用手打磨出来的。90年代,由于引入了数控加工机床、edm等较的设备,大大地提高了模具的生产工艺水平,生产周期及模具的品质也有了很大的缩短和改进。加工己经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cad/cam/cae等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模具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模具的设计及数控加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cad/cam/cae软件对于模具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的可靠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各模具企业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把企业管理也同样从烦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信息化管理为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作出贡献。所以模具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己经成为模具行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
专项实施八年多来,取得了一大批可喜成果,提升了对工业的基础支撑能力,满足了国民经济对制造装备的急需。
一是中机床水平得到持续提升,行业创新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专项实施之初确定的57种主机产品,已有38种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机床主机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从400至500小时提升至1200小时左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的2000小时。
二是数控系统实现关键突破,功能部件配套体系逐步完善。数控系统实现了从模拟式、脉冲式到全数字总线的跨越,市场占有率由专项实施前的不足1%提高至目前的5%左右。滚动功能部件检测装备从无到有,静刚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和测试设备水平已跻身国际行列。
三是制造装备取得重要突破,国家战略需求满足度大幅提高。一大批创新机床保障了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发电设备等领域装备需求,有效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顺利实施。 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是国家基础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要实现整体突破,应继续发挥中国特色创新优势,持续推进,久久为功。
车孔的关键技术
车孔的关键技术是解决内孔车刀的刚性和排屑问题。增加内孔车刀的刚性,采取以下措施:
(1)尽量增加刀柄的截面积,通常内孔车刀的刀尖位于刀柄的上面,这样刀柄的截面积较少,还不到孔截面积的1/4,如下左图所示。若使内孔车刀的刀尖位于刀柄的中心线上,那么刀柄在孔中的截面积可大大地增加。
(2)刀柄伸出长度尽能做到同加工工件长度长5-8mm,以增加车刀刀柄刚性,减小切削过程中的振动。
数控车
根据数控车图纸提供的技术要求,工件采用无缝钢管进行加工,内孔和外壁的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用车削可达到,但内孔的圆柱度为0.03mm,对于薄壁零件来讲要求较高。在批量生产中,工艺路线大致为:下料—热处理—车端面—车外圆—车内孔—质检。“内孔加工”工序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我们抛开外圆、薄壁套管就内孔切削就难0.03mm的圆柱。
解决排屑问题
主要控制切削流出方向,粗车刀要求切屑流向待加工表面(前排屑),为此采用正刃倾角的内孔车刀。
精车时,要求切屑流向向心倾前排屑(孔心排屑),因此磨刀时要注意切削刃的磨削方向,要向倾圆弧的排屑方法,如下图所示精车刀合金用YA6,目前的M类型,它的抗弯强度、耐磨、冲击韧度以及与钢的抗粘和温度都较好。
刃磨时前角磨以圆以圆弧状角度10-15°,后角根据加工圆弧离壁0.5-0.8mm(刀具底线顺弧度),c切削刃角k向为§0.5-1为沿切屑刃B点修光刃为R1-1.5,副后角磨成7-8°为适,E内刃的A-A点磨成圆向外排屑
和您说下折弯机不带变频的主轴不转故障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①系统无相应的主轴控制信号输出:用万用表测量系统信号输出端,若无主轴控制信号输出,则需更换相关IC元器件或送厂维修。
②机械传动故障引起:检查皮带传动有无断裂或机床是否挂了空挡。
③电路连接错误:认真参阅电路连接手册, 确保连线正确。
④供给主轴的三相电源缺相或反相:检查电源,调换任两条电源线。
⑤系统有相应的主轴控制信号输出,但电源供给线路及控制信号输出线路存在断路或是元器件损坏:用万用表检查系统与主轴电机之间的电源供给回路,信号控制回路是否存在断路; 是否存在断路;各连线间的触点是否接触不良;交流接触器,直流继电器是否有损坏;检查热继电器是否过流;检查保险管是否烧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