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0年代后,我国从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引进了多层共挤流延膜生产线。我国引进的流延薄膜装置,小产能为500t/a,大产能为6500t/a。引进的主要设备厂家为德国Reifenhauser、Barmag、Battenfeld公司,奥地利Lenzing公司,日本三菱重工公司、意大利Colines、Dolci公司等。同时,国内部分设备生产厂商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流延膜生产线,但这时期的国产设备主要是单层的小生产线,不管在设备的机械性能,还是在产能方面,都无法与进口设备相比。
进入21世纪在流延膜市场需求推动下,国产流延膜生产设备取得了长足进展,国产流延设备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例如,生产的宽幅为2500mm、3000mm的多层流延薄膜生产线都已批量生产,部分技术指标已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5000mm的高精密超宽多层流延薄膜生产线,则标志着国产流延膜生产设备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成熟阶段。
流延薄膜具有的热封性能和优良的透明性,是主要的包装复合基材之一,用于生产高温蒸煮膜、真空镀铝膜等,市场极为看好。而且,随着国产流延膜生产设备的发展,其中部分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水平。因而,进入流延膜生产的门槛越来越低。正因为如此,一些企业为了,争相进口流延薄膜生产线,在档次上追求层次越高越好,而把市场需求和率抛到一边,这种做法将造成的资源浪费。
CPP的生产有单层流延机和多层共挤流延机两种方式。单层薄膜主要要求材料低温热封性能和柔韧性好。多层共挤流延膜机的膜一般可分为热封层、支撑层、电晕层三层,在材料的选择上较单层膜宽,可单选择满足各个层面要求的物料,赋予薄膜以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其中热封层要进行热封合加工,要求材料的熔点较低,热熔性要好,热封温度要宽,封口要容易;支撑层对薄膜起到支撑作用,增加薄膜的挺性;电晕层要进行印刷或金属化处理,要求有适度的表面张力,对助剂的添加应有严格的限制。
流延成型的具体工艺过程是将陶瓷粉体与各种添加剂(粘结剂、增塑剂、分散剂等)在溶剂中混合,形成均勾稳定的装料。成型时众料从料槽流至基带之上,通过刮刀与基带的相对运动形成湿带,厚度由刮刀与基带的距离控制。将湿膜片连同基带一起送入供干室,在溶剂蒸发过程中,具有一定强度和柔初性的素片通过粘结剂的成膜作用将陶瓷颗粒粘结在一起而形成,干燥的素片连同基带一起或从基带上脱离卷轴待用。然后可按所需形状打孔、冲片或切割,后经过烧结得到成品。
流延成型自其出现以来,不论是在技术装备上还是在理论方面一直都在不断的发展,成型工艺上有:传统的非水基流延成型工艺,环保型的水基流延成型工艺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如:凝胶流延成型工艺、紫外引发聚合物成型工艺和流延等静压复合成型工艺等一系列新成型工艺。正是由于传统工艺的成熟、新工艺的研发使得流延成型工艺的发展越来越完善。
为提高膜片的成型密度和烧结密度,把流延成型和等静压成型有效地结合起来的流延等静压复合成型工艺形成了。由于流延膜片本身制备工艺的限制,其装料固含量较低,粘结剂和塑性剂在膜片干燥过程中难以填充溶剂挥发留下的气孔,从而许多四坑和孔洞会在膜片表面和内部出现,得到结构疏松的素片,且素片密度较低,而大量有机添加剂会在的烧结过程中除去,所以,致密的烧结体很难获得。虽然等静压二次成型的采用以提高素片的成型密度,并提高烧结体的密度。但是等静压成型设备昂贵,而且一道工序的增加,导致了成本的增加和生产效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