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引种的杂交马褂木为南京林业大学已故叶培忠教授根据南京林业大学内的庐山种源的中国鹅掌楸(母本)与20世纪30年代引种在明孝陵园内的北美鹅掌楸(父本)进行杂交而得。通过汤庚国、袁发银等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的推选,张家港市保谊园2000年开始引种,并获成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扦插实验,取得了较高成活率,这为本市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基础。
“马褂木”生长快,耐寒性较好,材质好,树姿高大雄伟,叶形奇特,花朵美丽,是珍贵的行道树、庭园观赏树及经济用材林树种。其果实呈圆锥形,当地村民叫其为“纺锥果”;其根和树皮可除湿,止咳,民间常用于治疗关节痛和风寒咳嗽。
马褂木(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叶大,形似马褂,故有马褂木之称。树高可达60米以上,树干通直光滑。叶互生,花单生枝顶,花瓣状黄绿色,聚合果纺锤形,花期5-6月,果期9月。栽培土质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和微酸性土壤为宜,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花大而美丽,秋季叶色金黄,是珍贵的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种,栽种后能很快成荫,它也是建筑及制作家具的上好木材。
马褂木的正式名称叫做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 Sargent为木兰科,鹅掌楸属的植物,它是古老的孑遗植物,化石证据表明在中生代白垩纪时的日本、格陵兰、意大利、法国地区有着该属植物的分布,到新生代第三纪时鹅掌楸属植物还有10余种,广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而经历了第四纪的冰期之后,该属的大部分植物都灭绝了,只有两种存活了下来,即分布于我国和越南北部的鹅掌楸和分布于北美东南部的北美鹅掌楸
经过多年研究试验,南京林业大学叶培忠教授将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进行杂交得到具有中美混血的树种-杂交鹅掌楸,此树种具有生长迅速,较强的抗旱、抗病能力的特点,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马褂木可以和青冈、苦槠、松类等混交造林。
造林抚育:
1、选地。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温暖避风的沟谷地或平缓的山坡中、下部。
2、整地造林。造林地在秋末冬初劈山炼山后挖穴,穴径50-60厘米,深40-50厘米,株行距2.5×2.5米,或2×2米,每亩106-166株。第二年早春回表土造林,栽植时要苗正、根舒,泥土和根系紧密接触,成活率一般在95%以上。
3、抚育。造林后应连续抚育3年,中耕除草,施肥埋青或套种豆类。从造林后的第3年冬开始要适当整枝,促进树干生长。树冠郁闭后分次疏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