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要选择一家认证机构并进行咨询。这些认证机构通常会提供一系列的咨询服务,包括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如何进行文件编写和审核等。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这些文件应该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接着,企业需要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这些审核和评审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后,企业需要向认证机构申请外部审核。认证机构将会派遣审核员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核,并确定企业是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具体程序
申请:(1)认证申请的提出、(2)认证申请的审查与批准;
检查与评定:(3)文件审查、(4)现场检查前的准备、(5)现场检查与评定、(6)提出检查报告;
审批与注册发证:(7)审批、(8)注册发证;
获准认证后的监督管理:(9)供方通报、(10)监督检查、(11)认证暂停或撤销、(12)认证有效期的延长。
认证获准的标识是注册和发给证书。按规定程序申请认证的质量体系,当评定结果判为合格后,由认证机构对认证企业给予注册和发给证书,列入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名录,并公开发布。获准认证的企业,可在宣传品、展销会和其它活动中使用注册标志,但不得将该标志直接用于产品或其包装上,以免与产品认证相混淆。注册标志受法律保护,不得冒用与伪造。
ISO9000是由西方的品质活动发展起来的。二战期间,因战争扩大所需武器需求量急剧膨胀,美国军火商因当时的武器制造工厂规模、技术、人员的限制未能满足“一切为了战争”。美国部为此面临千方百计扩大武器生产量,同时又要质量的现实问题。分析当时企业:大多数管理是,即工头凭借经验管理,指挥生产,技术全在脑袋里面,而一个管理的人数很有限,产量当然有限,与战争需求量相距很远。于是,部组织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编写技术标准文件,开设培训班,对来自其它相关原机械工厂的员工(如五金、工具、铸造工厂)进行大量训练,使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识别工艺图及工艺规则,掌握武器制造所需关键技术,从而将“技术”迅速“复制”到其它机械工厂,从而奇迹般地有效解决了战争难题。战后,部将该宝贵的“工艺文件化”经验进行总结、丰富,编制更周详的标准在全国工厂推广应用,并同样取得了满意效果。当时美国盛行文件风,后来,美国企业的这个经验很快被其他工业发达国家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起来。
通过三年的实践,BSI认为,这种品质体系的认证适应面广,灵活性大,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于是,在1979年向ISO提交了一项建议。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决定在ISO的认证的“品质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品质”。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了“品质技术”(即TC176)着手这一工作,从而导致了“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健全了单的品质体系认证的制度,一方面扩大了原有品质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新的的品质体系认证机构的诞生。
自从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问世以来,为了加强品质管理,适应品质竞争的需要,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品质管理体系,申请品质体系认证,很快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