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形制动采用制动盘和制动闸片相互摩擦作用,将动能转化成热能消耗掉制动,而且不会损伤轮对的踏面。
盘形制动装置的基本原理是:采用闸片和闸盘摩擦消耗动能,从而达到制动或减速的目的。制动缸产生的压力通过传动杠杆装置施加到闸片上,产生制动力从而制动。
盘形制动器使用中存在问题
1、液压油管问题
盘形制动器上的液压油管及接头损坏的非常频繁,分析原因是:由于该液压油管使用的是铜管,其长度及弯曲的形状在次安装时是一次成形的,其互换性差;同时在拆除过程中维修人员没有做记号和编号,导致安装时维修人员仅靠感觉进行安装。经多次拆除、安装后,液压油管的安装顺序混乱,已无法回到初的顺序,甚至几台绞车的液压油管掺和到一起使用。另外液压油管在运输中因多种原因被损坏而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
2、液压缸密封问题
盘形制动器在使用维护中发现液压缸的漏油现象比较频繁,初次安装虽没有问题,但使用一段时间和多次安装后出现漏油现象,经现场将液压缸拆开多次观察,主要由于液压缸上的骨架油封的唇口受到磨损所导致漏油。盘形制动器液压缸密封圈使用的是 YX 形橡胶密封圈,也叫骨架油封[3];分孔用和轴用两种,材料为丁腈橡胶(NBR)。因此造成了盘形制动器液压缸漏油,密封圈的消耗量大,液压油损耗较多,频繁影响生产,同时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提升机制动中盘形制动器应用中,其主要敌障都是由正压力与综合阻力导致的,因此盘形制动器应用的实际优化中,需要着重控制正压力的变化与减小综合阻力。需要定期检查制动器元件的运作状态,予以充分的养护,及时更换制动器液压元件、闸瓦等:应当着重调整盘形制动器的残压值、闸瓦间隙与油压值等数值,避免其影响制动器制动力矩,造成正压力的异常变化:需要定期检验盘形制动器元件的实际运行于综合阻力情况,还需要及时清理污物与杂质,定期灌注润滑油保持各元件的运行顺畅:后应当加强检验维护电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制动器的运作状态,盘形制动器运行故障时能够及时予以相应的处理,提升故障处理效率。
在使用盘型制动器的过程中应加强盘形制动器闸间隙与制动力矩、蝶形弹黄疲劳的监测对提高盘形制动器的可靠性。提升机间瓦间隙监测系统结合了PLC可编程控制与液压技术,对制动力矩空动时间和减速器润滑油压或液压站油温等采用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测出闸瓦间隙值或偏摆进行监测。通过压力传感器对对液压站开闸和闸压力及残压进行实时监测来识别各种故障。
TP系列液压制动器主要与制动盘配套组成盘型制装置,用于大型机电设备的工作制动和紧急安全制动,实现可控制动停车。由于其属常闭式结构,因此也具有定车作用。其型号的含义为:
4.1.2主要技术性能
4.1.2.1、提供平稳均匀的摩擦制动力;
4.1.2.2、产品及零部件互换性好;
4.1.2.3、与电控和液压系统配合,使大型机电设备的停车减速度保持在0.05-0.3m/s2
4.1.2.4、系统突然断电时,仍能大型机电设备平稳地减速停车;
4.1.3使用环境
4.1.3.1、工作环境温度不大于40℃;
4.1.3.2、无足以锈蚀金属的气体及尘埃的环境;
4.1.3.3、无滴水、漏水的地方。
盘型制动器的调整
4.4.1.1将制动器与液压系统相连,液压系统正常工作后,调整制动盘与制动闸瓦间隙在1~1.5mm。调整时,一副制动器的两个闸瓦应同时调整。调整好后,应进行试运转,并重新测量其间隙,如有变化应进一步调整。
4.4.1.2闸瓦间隙调整好后,系统突然断电,观察制动器闸瓦是否能立刻贴到制动面上,如达不到要求应重新检查,直到调整正常为止。
4.4.2盘型制动器的安装调试要求
4.4.2.1各制动器的制动缸对称中心线水平面与主轴轴心线应在同一水平面内,其偏差△不得大于±3mm。
4.4.2.2在闸瓦与制动盘全接触的情况下,实际的平均摩擦半径不得小于设计的平均摩擦半径。
4.4.2.3支架两侧面与闸盘两侧面的不平行度不大于0.2mm(中心平面)。
4.4.2.4闸瓦粗糙度不大于Ra3.2um,偏摆不大于0.5mm。
4.4.2.5同一副制动器的支架断面与制动盘中心线距离偏差不大于
±0.5mm。制动器的支架端面与制动盘的中心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得大于0.2mm。
4.4.2.6同一副制动盘两闸瓦工作面的平行度不应超过0.5 mm。
4.4.2.7闸盘与闸瓦的接触面积大于60%,为闸瓦接触面积以减少贴摩时间,并闸瓦与制动液压缸中心安装后垂直,应先将闸瓦取下,以衬板为基准刨削闸瓦,直到刨平,再装配到制动器上。
4.4.2.8装配好的制动器小心地吊到各个已找正好的垫板上,穿上地脚螺栓,但螺母不要拧紧,由液压站向制动器充油,各制动器开始制动使各闸座在正压力的作用下移到正确位置。再重复动作2~3次观察各闸座有无偏移。若无变形就可以将地脚螺栓的螺母拧死,进行二次灌浆,将垫板灌在水泥沙浆中,闸座不要灌死,以便大修时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