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袁世凯复辟失败离世,全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当时的统治者都忙于争夺地盘,没有心思重新开模制造新的货币,袁像银元继续铸造流通,相继发行了八年、九年、十年等版本。直到1927年南京国民成为实际掌权者,决定停铸袁像银元,改铸两种孙中山头像的银元。不过,之前袁像银元已经铸造了7.5亿枚,成为市场主体货币,此时不敢贸然取消使用。1935年11月,国民开始发行纸币,虽然这一时期纸币为主要流通货币,但银元仍参与流通,民间仍旧视银元为硬通货。1948年,法币体系崩溃,纸币很快如同废纸,这时银元的价值再次凸显,百姓只认银元。老银元依靠在近代几十年时间里打下来的硬通货口碑,在收藏圈一直是热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各种“收藏热”中,邮票、电话卡等同期品类大多落寞,老银元却是“越战越勇”,甚至有收藏爱好者笑称“老银元是在同一时间段内跑赢一线城市房价的品种”。银元价格飞涨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造假者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过去民间流传的敲和吹的方法,现在通常只能识别20世纪90年代的初级仿品。收藏老银元和收藏大部分古玩一样,找个靠谱的师傅入门极为重要。虽然有不少相关书籍可以学习,网上也有一些帖子介绍诀窍,比如看边齿、看内齿、看包浆等,但依靠这些细节来判断真假,需要收藏者对这个品类极为熟悉,如果有一个细节不对就可能出岔子。因此,初学者好是多看少买、多问高手,如果是按图索骥,交点“学费”就在所难免了。
说到铸造量,那可真是不得了。单是民国三年这一年,就造了超过3.7亿枚袁大头银元。这么多银元,当时肯定到处都是。不过,这袁大头可不是只有一个样子,它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像是签字版、苏维埃版、甘肃版等等。每个版本的发行量都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那些发行量少的版本,现在就显得特别珍贵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袁大头银元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战争啊、政策变化啊,慢慢就不见了,或者被毁掉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展新货币和经济,很多旧币都被回收熔炼了。这样一来,能留下来的袁大头银元就少了很多。现在呢,收藏市场越来越热,很多人开始对袁大头感兴趣。不少人都把自己手里的袁大头拿出来卖,也有很多人想买来收藏或者投资。这样一来,市场上能看到的袁大头银元数量也在变化。
普通版民国八年袁大头的价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银币的品相、市场的供需情况等。一般来说,品相好的袁大头价格会更高一些。品相是决定银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枚袁大头的品相很好,表面光滑,字迹清晰,边齿整齐,那么它的价格就会相对较高。反之,如果品相差一些,价格就会低一些。市场需求也是影响袁大头价格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加,收藏市场的热度也在不断上升。袁大头作为民国历史的重要见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当市场需求旺盛时,袁大头的价格就会上涨。供应量也会影响袁大头的价格。民国八年袁大头的发行量有限,经过多年的流通和磨损,如今市场上能够找到的品相完好的袁大头并不多。这种性使得袁大头在收藏市场上更为珍贵,价格也随之升高。
新疆银元系列中极重的一版,此为样币,现世仅存两枚。该省钱币一向採用湘平纪重,但此枚样币为内地各省沿用的库平纪重。此枚见证了地方採用户部订立于1906年的新衡量标准之始,当时许多省份尚未依令实行。有磨损,币面有微弱摩擦,但铸打清晰而深刻,龙面大致不见包浆,字面有钴蓝若隐若现。极为稀罕的版别,即使是的新疆钱币集藏,甚至中国钱币集藏都未必拥有此版。兰州兵工厂造币厂。此枚足银壹钱仿照方孔制钱而铸,设计简洁古朴,正面以汉字标明面值及材质,背面则见回文。存世极罕的版别,近数十年仅有寥寥数枚面世。虽未记载造币厂,但经考证,极有可能是位于吉林的兰州造币厂。据信此币乃左宗棠将军为支付军饷而铸,用于平定新疆,讨伐阿古柏。意义重大的一枚,弥足珍贵,或是新彊早的机制币之一。古代呀,那白花花的银子可是很有价值的交易货币呢。要是把古代的白银拿到今天来,那肯定就会变成稀罕的古董啦。不过挺可惜的,现在我们基本上很难见到古代的那些白银啦,尤其是那种规模比较大、保存得特别完整的白银,几乎是看不到的啦。
把银元放在床上或者沙发等软和东西上,将银元鉴定器测试面放在银元上,然后迅速向上提银元鉴定器,真的银元会翻跟头,虽然不一定每次都翻,但多试几次肯定会翻。含银成份较低的普通高仿银元只会翘一翘,不会翻个;不含银的纹丝不动;夹铁心的会立即被吸附。安某某照着古玩店的款式从网上买了一个,把自己买的十枚银元拿出来一一尝试,果不其然,十枚银元都“翻了跟头”,这可乐坏了老安,对十枚银元就是老物件深信不疑。其实,虽然从卢某苟处购买的银元成分的确是银,但老安忽略了一点,市面上还有拿真银仿制铸造近代银元,做旧后出售的情形。有关中国钱币的国家图书没有介绍过“江西省造光绪元宝”及样币。目前关于银锭和银元的国家图书, 均未提及江西除红色苏区曾铸行过银元外未曾铸行或代铸过隶属本省或纪地本省的银元。其中,叶世昌、郁祥桢和钱杰主编的《中国历代货币大系·清民国银锭银元铜元(第8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包含了清中央、民国中央以及福建、西藏等25省和苏维埃地区的所有种类银元的正反面图及文字说明。而在这25省中,始终没有列出江西曾铸行或代铸的银元及银辅币。同样,采用大体相同的分类的《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编·金银币卷》(书局2011年版)也未提及此事。
银元回收价值?到了1948年,恶性膨胀的法币实在是维持不下去了,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不得不于1948年8月19日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并严令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银圆)、外币,凡私人持有者限于1948年9月30日之前兑换成金圆券。蒋介石还派出他的儿子蒋经国等经济督导大员到各地监督执行。一时间,小民惶惶,“老虎”或者入狱或者枪毙,杀气腾腾。在蒋介石的强胁之下,不少小资民众不得不服从命令把多年积蓄以备战乱和艰难岁月的后一点看家压箱底儿的黄金银圆外币拿出来兑换成金圆券,而大一些的资本家和其他有钱人也不得不把自己的部分财产兑换成金圆券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强迫冻结了物价的货物被抢购一空。
很快地,蒋介石政权控制的国统区就发生了抢购物资的风潮。上海的四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都被抢购一空,人心惶惶。等到了1948年11月11日,蒋介石政权不得不修订金圆券发行法,准许老百姓拥有黄金白银外币并取消了金圆券的发行限额,这下子天下大乱,金圆券的价值一泻千里。为了拿废纸般的金圆券换回一点自己多年积攒的血汗钱,上海等地的老百姓彻夜在银行门口排队和挤死人踩死人的惨剧就发生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袁大头、孙小头,叮叮珰珰换银圆。”的银圆黄牛在上海等地极为活跃。普通老百姓一拿到工资或做生意一有收入之后干的件事就是要去找他们把手里的金圆券换成银圆。这是因为当时的通货膨胀速度实在是太惊人,大家都不想手里留每天都在急剧贬值的金圆券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