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感器包括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用于测量和保护回路,其精度和变比要根据测量和保护的要求进行选择。避雷器则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击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损害,选型时要考虑避雷器的额定电压、持续运行电压、通流容量等参数,确保其能够有效地限制过电压幅值。
配电装置的布置要根据电气主接线形式、设备选型以及场地条件等因素确定。常见的配电装置布置形式有户外敞开式、户内开关柜式以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等。户外敞开式配电装置占地面积较大,但投资相对较低,适用于电压等级较高、场地开阔的变电站;户内开关柜式配电装置适用于电压等级较低、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变电站,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环境好等优点;GIS 则具有占地面积小、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等特点,但投资较高,常用于城市中心或对空间要求较高的变电站。
变电站建筑设计要满足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运行要求,同时要考虑防火、防爆、防水、防潮、防小动物等安全防护措施。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以及建筑抗震要求等确定。此外,变电站的外观设计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尽量减少对周边景观的影响,体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从经济角度考虑,路径选择要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减少杆塔数量和导线材料消耗,降低线路建设成本和运行损耗。同时,要考虑线路的维护和检修便利性,选择交通便利的路径,便于后期的运维工作。
(二)杆塔设计
杆塔是输电线路的重要支撑结构,其设计要根据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导线型号、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以及线路档距等因素确定。杆塔类型主要分为自立式杆塔和拉线杆塔两大类。
导线的截面选择要根据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线路长度、电压等级以及允许的电压降和电能损耗等因素确定。通过计算导线的载流量、电阻、电抗等参数,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在满足输送容量要求的同时,尽量降低电能损耗和投资成本。
地线的主要作用是保护
通信网络是实现主站与终端设备之间信息传输的桥梁,可采用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通信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技术。配电终端设备安装在配电线路和配电设备上,如馈线终端单元(FTU)、变压器终端单元(TTU)、开闭所终端单元(DTU)等,用于采集配电系统的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并将数据传输到主站,同时接收主站的控制命令,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