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文件:特指被各类污染物质如粪便、污渍、血迹、泥土等污染的污损文件。
破碎文件:又称分离文件,特指被破坏、撕裂、裁剪或其它外力作用下,已分离成若干部分的污损文件。
烧毁文件:特指已被燃烧、烧烤或正在燃烧的污损文件。
浸损文件:特指被水浸湿(泡)而粘连、损坏的污损文件。
污损文件鉴定:指根据受污染、损坏或发生其他变化的文件物证的物质特性,采用理化检验方法对其进行恢复、整理、显现和鉴别。常见的污损文件有:污染文件、破碎文件、烧毁文件、浸损文件、粘贴文件、裱糊文件、模糊文件等。
文书,在生活中大多指是指公文、书信、契约等,但在“文书鉴定”中的文书除了包括公文、书信、契约等,还包括车票、船票、飞机票、发票、收据、人民币等等文件。
文书鉴定包括笔迹鉴定、印章印文鉴定、印刷文件鉴定、篡改(污损)文件鉴定、文件形成方式鉴定、特种文件鉴定、朱墨时序鉴定、文件材料鉴定、基于痕迹特征的文件形成时间鉴定、基于材料特性的文件形成时间鉴定、文本内容鉴定等。
污损文件检验是指运用物理学、化学及其他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检验各种被污损、损坏和变造的文件,借以整复文件,查明文字记载,显示文件变化,揭露伪造、变造事实的一种技术,是文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检验方法
1、可见光检验 2、不可见光检验 3、荧光检验 4、显微检验 5、化学检验 6、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7、图像对比法 8、物理量检测法 9、色谱分析法 10、光谱分析法 11、测量统计法
鉴定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文件检验:鉴定人员会对文件进行外观检查,包括纸张的质地、颜色、厚度等方面的观察。同时还会检查文件上的印章、水印、字迹等细节。
2. 物理检验:鉴定人员会使用一些特殊的工具和设备,如显微镜、紫外线灯等来检查文件上的物理特征。例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纸张上的纤维结构、墨水的渗透深度等来判断文件是否被篡改。
3. 化学检验:鉴定人员可能会使用一些化学试剂来检测文件上的化学成分,以确定文件是否被污染。例如,可以使用草酸铵试剂来检测文件上是否存在盖章后的篡改痕迹。
4. 数字检验:对于电子文件,鉴定人员还可以使用一些数字鉴定技术来检测文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例如,可以通过计算文件的哈希值或使用数字签名等方式来确定文件是否被篡改。
需要注意的是,污损文件鉴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对于涉及法律纠纷的文件,好由的鉴定机构或进行鉴定。
以下是进行污损文件鉴定的一般步骤:
1. 视觉检查:对文件进行外观检查,观察是否有明显的污损或损坏,例如折痕、水渍、污渍、撕裂等。
2. 物理检查:对文件进行物理检查,包括触摸、闻味等,以确定是否有异常。
3. 使用特殊工具和技术:如果污损或损坏不明显,可以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技术进行检查,例如显微镜、紫外线灯、化学试剂等,以便更好地观察和鉴定。
4. 比对参考样本:将受污损的文件与未受污损的文件进行比对,以确定污损的程度和类型。
5. 分析污损原因:根据污损的性质和情况,结合文件的使用环境和历史,分析可能的污损原因,例如自然老化、水潮湿、火灾、化学腐蚀等。
6. 提供鉴定报告:后,根据鉴定结果,提供详细的鉴定报告,包括污损的程度、原因以及可能的修复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