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优化丰富服务场景,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刚性消费需求。从岭南的甜蜜果香,到东海的海鲜盛宴,再到江南的春日新茶,随着农村快递物流体系的深入完善,各地特色农产品搭乘快递快车,直达千家万户。作为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渠道,快递业在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每天有1亿多件快递包裹在农村地区流动,为服务生产、促进消费、联通城乡、畅通循环提供有力支撑。快递企业主动适应农产品“品多、质鲜、量大”的特点,不断创新揽收模式,加大冷链投入,优化运输路径,延伸服务链条,提升了农村地区服务能力水平,推动了农产品寄递业务规模化发展。
足不出户也能品尝甘肃天水的麻辣烫了,快48小时就能收到新疆伽师的西梅了。快递业在规模持续壮大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网络,区域发展结构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业务量加速增长,成为带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邮政局年初提出要持续优化发往部分区域的电商快件寄递服务,引导主要快递企业优化运营模式,推动电商平台完善销售方式,实现快递企业“有件必发”目标。以新疆为例,快递企业调整建包方式,探索快递进疆集运仓模式,并在乌鲁木齐、阿克苏等地建设转运枢纽,实现了运输、分拣、投递等环节的资源整合,电商快件寄递服务得到明显改善。有数据显示,今年随着快递企业联合电商平台在新疆地区逐步试点推行服务提升计划,新疆日均投递量增加了近百万件,对推动新疆农特产品疆内收购、疆外销售“两张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物流中心的“管家”
集装箱起落交织,货车缓缓进出,卢昀疾步穿梭在南京物流中心铁路货场的角角落落。
卢昀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物流中心助理工程师。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曾获“火车头奖章”“五一劳动奖章”“上铁工匠”“全局技术能手”等荣誉。
2023年,南京物流中心下辖的常州营业部较往年更加忙碌,单月发送量高纪录被不断打破。这与卢昀不遗余力解决客户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无关系。
常州至广州集装箱班列开行之初,由于客户缺乏铁路运输组织经验,不清楚作业流程,不熟悉系统操作,现场沟通协调不够通畅,导致运量上不去、效率提不了。卢昀主动当起“突击手”,从需求提报、场站系统预约、吊箱单开具、过磅等环节逐个进行梳理,查找影响作业效率的症结。
随着站内装箱、过磅、系统操作、运输节奏等多个“堵点”的逐个疏通,广州班列开行数量以30%以上的增量逐月提升,从年初的每周3班发展至如今的每天一班。
运输生产组织是卢昀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内容。有人曾经比喻:“运输生产工作就像放羊,每天早晨把‘羊’牵出去,晚上再把‘羊’牵回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卢昀并不这么认为,他说:“‘羊’有没有吃饱,‘青草’是否符合口味,都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产业结构特征影响。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第三产业占比较低、工业产值占比较高,而在工业品中初级加工材料、产品占比高,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品占比低。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7.12%、38.28%、54.6%,同期美国第二产业比重不到20%、第三产业比重超过80%,尽管我国这种状况在加速改善,仍在客观上导致物流成本占比偏高。
2.地域资源特征影响。我国矿产等生产原材料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大量生产制造产业与用户、消费地平均运输距离较长,还有大量煤炭、矿砂、建材等大宗原材料、产品需要运输,而相对成熟的生产、加工制造企业和市场需求地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产地销地错配,大量大宗物资和产品跨区域长距离运输带来单位GDP产出运输量、运输周转量增加,2023年我国原煤产量47.1亿吨、钢材产量13.62亿吨、水泥产量20.2亿吨,尽管国家大力发展坑口电站、特高压长距离输电,发展光伏、风力发电,部分生产制造业向西部迁移,这种地域资源特征仍然从根本上带来物流成本偏高特性。
3.运输结构影响。2023年,全国货物运输总量556.8亿吨、公路货运量403.4亿吨、水路货运量93.7亿吨、铁路货运量50.1亿吨,公路运输占比达72.4%,高附加值燃料的公路运输汽车长距离运送低附加值煤炭等大宗原材料的现象仍然大规模存在,铁路货运占比9%(周转量占比14.71%),与美国铁路运输比重占20%相比,公铁联运、铁海(水)联运、铁路运输市场份额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尽管政策层面、产业层面近年来大力推动“公转铁”“公转水”,推动新能源汽车、天然气燃料汽车发展应用,运输结构调整、组织效率优化是个牵涉面广、落实难度大的系统性难题,既需要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持与约束、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更需要市场需求的推动与拉动。
4.“枢纽+通道+网络”的国家骨干物流网络体系仍需完善。一方面,国家层面投资建设机场、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以及用于油气、粮食、应急保障物资等存储的仓储设施,尽管近年来连续出台各类支持、扶持政策推动物流枢纽(园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建设并初步形成一定网络规模,对于市场化物流服务的园区、仓储等设施仍多由企业市场化投资建设运营,企业出于自身资源、能力限制及市场拓展、开展经营需要,很难对物流基础设施做出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长期发展规划。另一方面,传统物流园区、仓储设施场地大多由市场发展自然形成,近十几年的物流市场及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中,一些头部企业、优势地方企业看到物流园区、仓储设施发展机遇,加速了物流园区、仓储设施扩张步伐,但由于物流园区、仓储用地税收贡献不高,地方基于投入产出、招商引资等因素考虑,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优势地方企业往往能获得用地资源用于自身需要,在大中城市交通便利的核心地段、优势地段很难规划仓储物流用地,物流企业只能不断向城市周边乃至更远地区转移扩散。
5.不同运输方式间协同衔接效率待提高,运输物流资源协同利用仍有很大挖掘潜力。各种运输方式总体自成体系,不同枢纽、场站、园区系统间标准、规则、信息系统接口不一,铁路、港口、公路、机场等不同主体间协同衔接效率不高、多式联运比例偏低,统一、开放、协同、的物流运输平台体系仍未形成,标准化、集装化、单元化运输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