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至治通宝有卖变现
崇宁重宝,北宋徽宗崇宁年间铸(公元1102年到1106年),是北宋末年较量主要的钱币之一,为隶书铜、铁大钱,制作多亦精好,也是北宋钱币中版别多的。据统计,崇宁重宝的版别或许在300多种,它和北宋其他钱币纷歧样的地方就是只有一种隶书体。崇宁重宝钱文隶书,古朴方正,严谨庄重,法度牢靠。有人以为,崇宁重宝钱文也是徽宗所书,但史无定论。
元朝虽以行钞为主,但也铸钱,史书多有失载。在早期蒙古国时期的“大朝通宝”,有铜银两种。到元世祖忽必烈时,在中统年间(南宋景定元年至四年,公元1260到1263年)铸行了“中统元宝”,钱文为华文篆书、楷书两体,是小平钱。但此钱不切合对钱的要求,由于篆书为旋读,楷书为顺(直)读。篆楷皆背无文,但楷书有背四星的,极有数。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时铸有“至元通宝”。
传世有两种,一种为华文楷书小平钱,另一种为八思巴文,俗称蒙文,巨细似折二钱。元成宗在元贞年间(公元1295到1297年)铸有“元贞通宝”小平钱,“元贞元宝”折二钱,皆华文楷书;又有八思巴文“元贞通宝”,似折三钱;大德年间(公元1297到1307年)有“大德通宝”,有华文楷书钱、八思巴文钱两种,华文楷书钱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八思巴文钱只有大钱,巨细在折二、折三之间。元武宗在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曾铸有两种钱,一种为“至大通宝”华文楷书小平钱;另一种为“大元通宝”,用八思巴文,为当钱。其时山东、河东、辽阳等地都设有泉货监铸钱,以是至大通宝钱传世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