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交易元明清三代釉里红特点简析
釉里红,是瓷器釉下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是在宋代钧窑窑变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制作技法是将含有金属铜物质呈色剂的材料按照所要绘制的图案绘画在瓷器的表面,然后再施以无色透明釉,再入窑经高温一次性烧成,烧成后其纹饰在釉下呈现出红色柔和美观。
釉里红瓷器出现在元时期的景德镇,虽然景德镇陶瓷烧制技艺比较高,但由于制瓷技艺的不成熟,此时釉里红实际并不,其中所含的铜红素所呈现的红色,往往并不,常有变色和流散的现象出现,发色偏黑或发灰色,有的甚至多烧成釉里黑、釉里灰或釉里黑褐,只有少量的呈色浓艳,彩料薄的地方呈色浅淡,有的釉里红的铜红彩料在熔融过程中有明显的流动和晕散现象。
明代釉里红瓷得到了的发展,制作技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明初期釉里红颜色还很难把握,制品多呈黑红,不够鲜艳,甚至有些烧成了“釉里黑”也未被打碎埋掉,其有赭红色、酱红色、赭褐色、黄褐色、黑褐色等,呈色极不稳定。后期铜红料的使用及釉里红器的烧制技术都已经成熟,从原料萃取、制作成型、绘画装饰到烧制工艺都有了突破,釉里红线绘装饰多了起来。明代釉里红技术上的改进完成于永乐和宣德两朝。到永乐、宣德时期,釉里红呈色已娇艳欲滴,釉面油润晶莹,纹饰绘画趋向简约和灵动,达到了釉里红制作的。
南昌御古珍藏:李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