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由于未成年人接触社会的渠道正在增多,一些不法之徒诱导教唆孩子离家出走的案件屡有发生。除了以前的以“交笔友”、“介绍工作”为名进行欺骗之外,利用电脑网络唆使孩子离家出走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青少年在心理上处于成长的困难期、危险期,其中又以15到18岁这一阶段表现得特别显著。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会表现出立反叛的一面,然而其内心世界却敏感脆弱,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当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又面对学业的压力时,就会通过一些极端的手段来释放心中的抑郁。比如:离家出走。
绝大多数孩子是因身心受到伤害才选择离家出走的。但社会、学校乃至家庭却往往称他们为“差生”、“不听话的孩子”或“坏孩子”。这对孩子们是极其不公平的,许多有离家出走行为的孩子在出走前都遭受着心灵的痛苦和煎熬,或正承受着父母离异之痛,或遭到父母劈头盖脸的训斥、打骂,或长期不被家长、老师所关注,或被老师不分场合、不讲方式地训斥和批评,或有了意外遭遇后不敢告诉家长和父母,长时间憋在心里……如果做家长、做老师的能在那时医治孩子内心的创伤的话,许多孩子就不会有离家出走的极端行为了。
对每个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讲,离家出走的整个过程对他们都是身心的一场磨难,有的孩子甚至从此走上不归路,因此,对出走后归来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温暖,但不能从此宠着他们,任他们随意生活,在孩子回家以后,应该和孩子平心静气地谈一谈,如果孩子的出走是因为家长或老师引起的,家长和老师要先检讨自己,听听孩子对自己的意见。如果孩子是因为自己的情感问题或是一时觉得好玩而出走的,家长和老师要和孩子聊一聊离家后的艰辛,说一说家长和老师的惦念,并表明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和建议。
据调查,逃学的学生有38.83%是到网吧聊天、玩电脑游戏;10.58%是与朋友在一块玩;14.1%的学生是一个人在外闲逛。只有9.86%的学生是待在家里。这对我们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敲起了警钟。当问及“导致学生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回答“学习压力太大”的有37.2%、“与父母的矛盾导致”的有36.9%、被老师批评的有9.45%、校外朋友影响的有5.7%。
社会娱乐设施的日趋多样化,诱惑着广大中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以来,各种娱乐 如电影、录象、舞厅、电子游戏机、桌球等,如雨后春笋,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部分学生感到学校无聊与寂 寞,一旦发现外面精彩的世界,便一发不可收拾地逃学以满足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