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表是基于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测量技术,对电能信息数据开展采集、分析、管理的计量装置。智能电表的基本原理为:依托A/D转换器或者计量芯片对用户电流、电压开展实时采集,经由CPU开展分析处理,实现正反向、峰谷或者四象限电能的计算,进一步将电量等内容经由通信、显示等方式予以输出。
通常我们把智能电表计量一度电时A/D转换器所发出的脉冲个数称之为脉冲常数,对于智能电表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常数,因为A/D转换器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出脉冲数个的多少将直接决定着该表计量的准确度。
智能电表的功能特点:
1、可靠性:精度长时间不变,无须轮校、无安装及运输影响等;
2、准确度:宽量程、宽功率因数、启动灵敏等;
3、功能:可实行集中抄表、多费率、预付费、防电、满足互联网接入服务要求等功能;
4、性价比:、可预留扩展功能,受原材料涨价影响小等;
5、报警提示:当剩余电量小于报警电量时,电表常显剩余电量提醒用户购电;当表中剩余电量等于报警电量时,跳闸断电一次,用户需插入IC卡,可恢复供电,用户此时应及时购电;
6、数据保护:数据保护采用全固态集成电路技术,断电后数据可保持10年以上;
7、自动断电:当电能表中剩余电量为零时,电能表自动跳闸,中断供电,用户此时应及时购电;
8、回写功能:电能卡可将用户的累计用电量、剩余电量、过零电量回写到售电系统中便于管理部门的统计管理;
9、用户抽检功能:售电软件可提供数据抽检用电量并根据要求提供抽检的用户序列;
10、电量查询:插入IC卡依次显示总购电量、购电次数、上次购电量、累计用电量、剩余电量;
11、过压保护:当实际用电负荷超过设定值时,电表自动断电,插入用户卡,恢复供电。
智能电度表从结构上大致可分为机电一体式和全电子式两大类:
1、机电一体式:机电一体式,即在原机械式电度表上附加一定的部件使其既完成所需功能,又降低造价且易于安装,一般而言其设计方案是在不破坏现行计量表原有物理结构、不改变其计量标准的基础上,加装传感装置变成在机械计度的同时亦有电脉冲输出的智能表,使电子记数与机械记数同步,其计量精度一般不低于机械计度式计量表。这种设计方案采用原有感应式表的成熟技术,多用于老表改造;
2、全电子式:全电子式则从计量到数据处理都采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器件从而取消了电表上长期使用的机械部件与机电一体化电度表相比具有电表体积减小,可靠性增加,更加,耗电减少,并且生产工艺大大改善,不必只在原有意义上的电度表厂生产等性,终会取代带有机械部件的计量表。
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未来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建设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是电网发展和社会应用的重要枢纽桥梁。泛在电力物联网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推动综合能源服务等方面均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1 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和发展可解决现阶段我国的电力存在能源分布不平衡、电网结构不合理、调节能力差等问题。一方面,利用数据共享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依托运检智能分析决策系统,推动电网运维检修高度数据化和智能化,实现电网设备实时监测、主动预警、智能巡查、优化控制及管理。另一方面,对风能、太阳能、负荷进行实时监测,建立电力能源统一调控系统,提高电网灵活性和调节能力。此外,泛在电力物联网实物ID深化应用,可实现电网设备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等全环节、上下游信息贯通,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2 推进清洁能源消纳
目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率比较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没有得到广泛和应用。由于风光发电的间歇性,部分地区因缺乏调频调相机组、电网灵活性不足等导致弃风、弃电现象。泛在电力物联过建设虚拟电厂智能管控平台,通过分布式清洁能源数据和用电负荷信息的计算、分析和存储,优化分布式能源与电力调度系统、电力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区域的协调控制,按需增减负荷,减少分布式能源并网冲击,从而有效推进清洁能源广泛、安全消纳。
3 推动综合能源服务
泛在电力物联网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为电网公司与用户之间提供广阔沟通平台。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围绕能效管理、需求响应和电力交易三方面内容,提供能源互联网用户服务,拓展能源消费新模式,满足用户多样化用能需求,引导用户积极参与综合能源服务体验,推进综合能源新模式、新体系、新业态推广普及。
泛在电力物联网配网系统运维管理
(1)工作记录
配网系统将每次的运维工作录入到数据库中,并将运维的结果依次保存,以便于后面配网工作的继续,也可用于数据对比,在系统中汇总。
(2)系统运维管理
配网系统可以智能地将运维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做出准确的判断,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可以对运维记录与结果进行增加、、与查看(部分结果无法与由系统根据运维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并且可以实时同步手持app设备的数据。数据实时更新、共享。
(3)移动app记录
移动端app主要用于运维人员在现场进行人工维护时,根据配网系统给出的指令或结果进行实时、实地地维护,让运维工作更具时效性、准确性。同时,系统可以将app的运维结果实时反馈,达到数据互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