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朋友去香港,回来的时候买了很多首饰,其中有一款不怎么出色的周生生的镯子,当我们吐槽她的眼光的时候,才知道原因是,周生生那位服务员是位香港大爷,服务态度非常好,所以他也动了点恻隐之心,毕竟卖出去,那大爷应该也能拿点提成。
朋友说:如果你去香港就会发现,很多服务员都是大爷,包括快餐店的小二、超市的配货员、出租车司机......
这一点和日本非常相似,日本的服务业,也充斥着众多老年人,而其中很多人年轻时也很风光。有的是公司管理层,有的是收入不菲的自由职业者,但是长期的经济低迷,使得他们不得不放下架子,老了还要从事体力工作。
众所周知,日本人的寿命长的吓人,那些老人的父母往往还健在,所以要赡养父母;
众所周知,日本年轻人失业率很高,那些老人往往还要顾及子女。
所以,他们要终身工作。
这种现象是都市化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双重夹击的效果,使得“退休”一词变成和“自由”一样空洞而飘忽。
当然,我相信中国不会这样,我们总有办法度过各种难关。
所以,我上面所说的香港和日本,丝毫没有预言我们将来的意思,仅仅作为一种思想实验,来让你想象一下,当你老了,是否愿意从事服务类工作?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调整一个误区,我说的服务业并不代表这种工作一定是不光鲜的。
在英国,体力劳动者的薪水平均值还高过白领,只是不如后者那么光鲜而已。
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因为很少有人预测未来的经济实力?不知道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我也有想过老了不得不工作的状态,可以去某个富豪家做“保父”,我想到那个时候打扫卫生应该轮不到我,到时会出现很智能的清洁装备,互联网科技时代的发展什么都有可能。
随着互联网+在我们国内的不断发展,每次我看到楼下广场上有几个老头能够很溜的玩,看新闻赚赏金,打是一件多么酷的事。
我会想我是搞互联网的,我老了一定也会很酷,不会像老爸一样还那么死板,总觉的网上支付,交易都是不安全的,当我老了一定会跟上未来时代的新鲜玩意,在别的老头老太太眼中我是一个特的人就足够了。
想到这些,我心里还是有点谱了,也没啥焦虑感了......
但是现在我们还是需要认清楚一个现实,为什么有的人六七十岁但还能够有一颗少年少女的心,对新鲜有用的东西都能够去虚心的接受。
像我老爸四十岁刚过就排斥一切新的东西,其实我认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我们想要老了还有一定的价值,就要趁早认识到一个现实:“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才能让我们跟上时代”
学习不全是学生时代的义务,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学生时期成绩平平,可是毕业之后还是比别人出色的同学,都是一样的道理。
就在昨天我们公司来了一个应聘网站网页设计的面试者李某(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当问到他的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他一概不知,更加没有项目经验,所以我很抱歉没办法给他提供岗位。
但他还是问我有没有他能够胜任的岗位。看着他迷茫迫切的眼神,我就多说了几句:“终建议他不要放弃自己所学的计算机,虽然没有干工作的能力,但是计算机毕业也是优势,虽然是专科学历,但是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先沉淀下来认真的去学习提升自己相关的技能,你一定会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李某:“为什么我去面试的时候,总是有人对我说你先去学习提升吧,我现在要的是工作赚钱,我不想学习,我不想培训,我不想......”
为什么你去面试总有人劝你先去学习提升?
为什么不从自身找原因?
有时候别人善意的劝告你总是不理解?
就我们现在谈的这件事情,我知道因为你从心底里面排斥学习提升自己,说白了,你想不劳而获,什么你进入公司之后会跟上经理虚心学习,我学习能力强,能够按时完成领导的任务,不要再这么虚伪了,姜还是老的辣,给你一个有钱的老爹的试试。
当然,我相信还是有很多像小编一样虚心好学小伙伴的存在,如果觉得自己能力不够,那就来甘肃扬帆起航参加网络营销的项目实战吧,学习互联网+网络营销的相关技能,去迎接更多的挑战,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后还要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道理:痛快淋漓的生活很少很少,枯燥的工作才是常态,越早接受这种常态,越早解脱。
就像《千与千寻》中,汤婆婆质问小千:
“你知道人如果不工作会变成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