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管理培训教程(一):家鼠的生物习性及危害
原创 PCO充电站 拜耳环境科学 2016-11-18
PCO公司在有害生物防治中,与老鼠打交道是平常不过了。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见其可恨之处~因此,在本期教程中,小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大家如何对家鼠进行科学管理:
生物特性及危害 家鼠检查 家鼠处理
鼠类简介 检查内容 隔离措施
家鼠的危害 检查地点 物理防治
生物特性
化学防治
生活习性
监测工作
鼠类生物特性及危害
1简介
鼠类的栖息场所因种类、地域和环境而异,根据场所不同可将鼠类分为家栖鼠类和野栖鼠类两类。家栖鼠类是我们需要对付的主要鼠类,我国的家栖鼠主要指小家鼠、黄胸鼠和褐家鼠。这三类家栖鼠也是我们本期课程的讲解对象。
小家鼠↑↑为鼠科中的小型鼠,体重12~30克不等,体长60-90mm,大小类似于一个较大的鸡蛋,尾长等于或短于体长,后足长小于17mm,耳短,前折达不到眼部。乳头5对,胸部3对,鼠蹊部2对。
黄胸鼠↑↑鼠科中体型较大的鼠,体型与褐家鼠相似,但较褐家鼠瘦小,体躯细长,尾长等于或大于体长。体长130~150mm,体重75~200g。耳长而薄,向前拉能盖住眼部。后足细长,长于30mm。雌性乳头5对,胸部2对,腹部3对。
褐家鼠↑↑为家栖鼠中较大的一种,体粗壮,体长150~250毫米,体重约220-280克左右,尾长明显短于体长。尾毛稀疏,尾上环状鳞片清晰可见。耳短而厚,向前翻不到眼睛。后足长35~45mm。雌鼠乳头6对,胸部2对,腹部1对,鼠蹊(xi)部3对。
2家鼠的危害
与人类竞争食物:世界由于鼠害造成粮食损失高可达到收获量的15%-20%,相当于25个贫穷国家国民收入总值,够1.5亿人全年的口粮。
传播疾病。鼠类可以直接把疾病传播给人类或通过体外寄生虫间传播给人畜。鼠可传播高达35种以上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班疹伤寒等。历史上被鼠类传播疾病夺走的生命据估计超过历史上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
新华社:1940年吉林省农安县鼠疫“防疫”活动照片↑↑
对工业和交通业造成危害。鼠类主要破坏供电和通讯,造成事故。我国曾有过工厂停电事故,一次即损失1500万元之多,造成数万至数十万元损失的事故更多。我国还曾有鼠害影响轮船和飞机正常航行的记载,在火车上则常有骚扰旅客事例。
3生物特性
感觉器官特征
嗅觉:鼠类的嗅觉非常发达,能用敏锐的嗅觉去寻找食物、求偶、并进行个体间的联系,包括识别熟悉的和陌生的个体。
味觉:鼠类能辨出含有极少量杂质和霉菌污染的食物;容易拒食含有成分浓度不纯的毒饵,尤其是用母液进行自配的毒饵,很难保持成分浓度和饵料的稳定性。
听觉:鼠类的听觉也很敏锐,能听到45千赫的超声波,鼠类本身也能发出超声波,幼鼠睁眼前就靠发出的超声波和回音回洞。
视觉:鼠类对强光敏感,视力较差,色盲,适应夜视;在黑暗中能判断声音来源的方向;在黑暗中疾走主要靠嘴边的触须和全身的刚毛定位,并能准确地判断前进路上的障碍物。
反应特性
惊疑性。鼠类对过去不良经历会在以后的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产生回避。如急性鼠药、自配成分浓度不纯的毒谷、粘鼠板、鼠笼和鼠夹导致的痛苦、受伤等症状。回避这种不良经历的物体及场所,可达数月之久,甚至遗传。
谨慎性。对熟悉的环境中出现新的物体有回避、恐惧的行为,以黄胸鼠、褐家鼠特别明显。即它们对熟悉环境中出现的新物体,一般不会立即去触动,只有经过反复试探,有时 甚至高达几十次试探,确认该物对其无伤害后,才开始小心谨慎地接触。如新的食物通常先是鼠类中的老弱病残试吃后,在安全的前提下,其他强壮的优势鼠才会吃。但小家鼠并无新物反应,故容易用捕鼠设备捕捉。
活动能力
打洞:褐家鼠是善于打洞的动物,鼠洞长可达180-300cm,深50cm 。
攀登:三种家栖鼠都善于攀登,但黄胸鼠更善于攀登。
跳跃:褐家鼠、黄胸鼠能垂直跳过60cm,小家鼠跳高30cm。
游水:三种家栖鼠都善于游水,但褐家鼠水性好,可潜入水中时间长达30秒,可通过抽水马桶潜入建筑物内。
活动:小家鼠可以从6毫米孔隙钻过去,褐家鼠可钻过任何大于1.25公分的孔隙。爬过水平或垂直的电缆,在任何形式的管子上水平行走。昼伏夜出,黄昏和黎明前是觅食活动高峰。
活动范围:褐家鼠、黄胸鼠一般30米,远达100米,小家鼠一般只有5米。
繁殖习性
从每年的惊蛰开始,老鼠开始进入繁衍高峰期。
家栖鼠类生长发育很快,性成熟早,幼鼠出生2-3个月即可怀孕,妊娠期短,一般20天左右,分娩后可立即发情,全年大部分时间都繁殖。
家栖鼠一般一年可怀孕5-7次,平均每胎6-12只。
如果没有防治好,一年得有多少新老鼠啊......
4生活习性
取食习惯
褐家鼠对各种谷物、肉类、水果、蔬菜、垃圾等几乎无所不食,但更倾向于含水量丰富的食物。每日需水15-30ml,缺水不能生存。
黄胸鼠也属杂食性,但更倾向于植物性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玉米,稻谷等含水分较多的食物。
小家鼠体型小,代谢率高,因此它不停寻找食物,除夜间外,白天也活动,一般一小时左右活动一次,但每次食量很小,仅0.1克左右,并不断更换觅食场所。
栖息地
小家鼠喜栖息于干燥、离食源近的场所,由于体小,常在仓库货物堆、破箱、抽屉中筑巢。
黄胸鼠喜栖息于高层隐蔽场所,如屋顶、天花板、树枝上以及杂物堆。
褐家鼠多栖息于温暖潮湿的地方,如建筑物周围、垃圾场周围、水沟、河岸等处打洞,及在下水道中栖息。
点击查看源网页
迁移和移居
栖息地是鼠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一旦原栖息地受到干扰、破坏,或随着种群数量增多,密度增高,鼠类就会被迫移居到其它地。
在温带会有季节迁移,春季从室内迁移到野外,秋季又从野外迁回室内。
通过这节课,大家是否对鼠类有了进一步得了解了呢?下一节课中,我们将详细为大家介绍如何对鼠类展开检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掌握了鼠类的生物习性后看我们怎么摆脱它们的纠缠!下期见咯~
老鼠管理培训教程(二):老鼠的检查
上节课我们为大家介绍了鼠类的生物习性及危害,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记不太清以及错过的小伙伴可以点下面再学习一次哦~
课: 鼠类的生物习性及危害
今天这节课小拜将为大家介绍鼠类的检查方法,教大家如何结合上节课的生物习性,快速查找到老鼠的藏匿点。
检查不到位,就很难评估场所的老鼠密度,无法确定有效用药量及用药点。无法对“症”下药,会导致鼠类的防治事倍功半,这是大多数PCO公司以及客户不想看到的情况。因此,在鼠类治理之前,对关键区域的检查及密度的监测至关重要。
检查前期工作
与客户良好沟通
问询客户:老鼠主要的活动区域以及密度,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的检查工作
告知客户:由于老鼠的藏匿点比较隐蔽,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所有的门保持开放状态,同时可能会挪动相关物品
告知客户:在调查鼠情的过程中,可能会投放一些的检测设备
检查工具准备
手电筒:照明检查地下室、下水系统、管线管道等阴暗处
小镜子:检查高处眼睛难以看到的区域
橡胶手套:避免手上带有异味,影响效果
安全帽:检查中的安全保护措施
塑料布:跪地或俯卧检查时使用
梯子:检查天花板、吊顶等高处区域时使用
粘捕板、滑石粉、纱布袋:布置捕鼠陷阱设施
花生米、瓜子等新鲜食物:检查鼠密度时所需的鼠类诱饵
检查表和笔:记录卫生状况、设施不合格等检查细节
检查内容
寻找什么
活的老鼠
排泄物: 如粪便尿渍
鼠迹:鼠爪印、咬痕、鼠洞及经常活动摩擦产生的污渍
密度检测
鼠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监测到的鼠类数量或活动量,通常用百分率表示,如捕获率、阳性率等。通过对鼠密度检测,可以让我们掌握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鼠密度监测方法:
分割线
鼠迹法
操作步骤:检查房间内鼠迹,如鼠尸、鼠爪印、鼠粪、鼠咬痕、鼠洞、活鼠等。有1处鼠迹就算阳性房间。房间面积≤15 m2 算1间,大于15m2 的房间则每15 m2折算为1间。
分割线
粘捕板法
操作步骤:将粘捕板展开,紧靠墙基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或栖息的场所,每15平米放置2张,粘鼠板应避免放置于阳光直射、水淋、地面潮湿的场所,并防止尘土等污物对粘鼠板的污染。记录经过一夜粘捕到的老鼠数量和种类。以粘捕率或粘捕指数表示鼠密度。
有效粘鼠板:粘到鼠或正常展开、未受损坏且未捕到鼠的粘鼠板。
分割线
粉迹法
操作步骤:将滑石粉装入纱布袋,选择平整、干燥的地面,用自制的20厘米X20厘米的凹字形支架紧贴墙基,在支架上方约5公分处轻轻抖动布袋,布撒一层厚度约0.5毫米厚的粉块。15 m2或以下的房间布放2块,大于15 m2的房间按每15 m2折算1间,间距大于5米。晚上布粉,次日早晨检查,记录阳性粉块数和有效粉块数。以鼠迹阳性率表示鼠密度。
有效粉块:可辨别有鼠迹(鼠爪印、尾印)或无鼠迹的完整粉块。
阳性粉块:可辨别有鼠迹的粉块。
以上两种监测方法更适合在室内使用,作为灭鼠前和灭鼠后的密度监测收集,以评估灭鼠活动的有效性。
分割线
盗食法:
选择当地鼠类喜爱的食物(如花生米、瓜子或当地特色美食)按照10克为一堆,每隔5至10米布放在墙边和墙角,隔天统计被老鼠取食的堆数,并计算阳性堆数。
盗食法在室内室外皆适合。灭鼠前和灭鼠后选择老鼠喜食的食物进行监测,以评估灭鼠活动的有效性。
小拜提示:给老鼠准备的食物一定要新鲜哦,也可以多准备几种让老鼠选择,效果会更好滴!每次监测要定时定量,以前后的一致性。
检查区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鼠类的活动能力以及常居栖息地,因此以下一些区域需要我们检查:
分割线
建筑顶部
三种家栖鼠都善于攀登,其中黄胸鼠喜栖息于高层隐蔽场所,如
屋顶
天花板
天花板上各种管道穿越建筑物墙的孔洞、缝隙
吊顶预留孔
分割线
墙体
小家鼠可以从6毫米孔隙钻过去,褐家鼠可钻过任何大于1.25厘米的孔隙,因此任何空隙都不能忽略:
天花与隔墙之间,墙面与地板之间
夹墙和隔断结构
穿墙电缆、空调风管、消防管、饮用水管等与墙面衔接处的缝隙
砖质砌筑的围墙,外侧面下端墙根
分割线
门
所有门与墙、门与地面之间的缝隙
分割线
下水系统
三种家栖鼠都善于游水,其中褐家鼠水性好,可潜入水中30秒以上,可通过抽水马桶、下水道等潜入建筑物内:
下水道口
地漏口
分割线
设备管线
鼠类可以在任何形式的管子上水平行走,再通过管线周围的空隙进入室内,故我们需要检查:
管道、管线、线槽与外界相通的孔隙
电缆和电缆套管墙体之间的缝隙
各种排风管道通向室内外的空隙
分割线
其它特殊部位:
电梯底部的夹空区域
椅、桌、箱、柜等与墙体连接处
食物加工与储藏处: 鼠类对各种谷物、肉类、水果、蔬菜、垃圾等几乎无所不食,也需要水源,所以只要有食物和水的地方,一定要仔细检查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啦,不知道大家学习得如何?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需要解答,欢迎文末留言哦!
同时小拜也非常希望大家在留言中分享自己防治老鼠的经验与感受,让我们在PCO这条路上一起相互陪伴!
实操案例分享 | 如何处理蟑螂重度感染的餐
一段时间前,我们准备和某的连锁餐饮企业合作,做一次现场蟑螂灭治试验。我们在上海选了4家店,经过放置蟑螂屋密度勘察,平均每个蟑螂屋的密度都超过8只,属于重度感染。可每一个监测点的周围都已经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胶饵。据PCO人员介绍,每一家餐厅一个月都要来治理4次,每次的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这样的频次和强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且餐厅整体的卫生水平也在行业平均之上,为什么蟑螂的密度还是让我们大跌眼镜呢?
锚定效应在这样的案例中体现得很充分。PCO员工每次都按照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安排工作,这一个半小时需要处理的靶标不仅仅是蟑螂,还有老鼠、飞虫。除此之外,还得分配写报告、沟通的时间。表面上看,一个半小时确实不短,可实际能分配到蟑螂上的时间也就半小时左右。对于蟑螂密度不高的场所,这个时间是够用的,可对于密度非常严重的店铺,这样的时间明显不够。
锚定效应在这个时候开始起作用,PCO员工一天需要完成的店铺数量是固定的,每一家店的低时间也是设定的,如果在某一两家店上多花时间,就会有部分店的治理工作无法按时完成,从而被追责,PCO员工只好选择平均分配时间。
那么,我们是如何克服锚定效应的呢?结合现场试验的几家店铺的操作时间来看,我们花费的时间基本上无一例外都超过了两小时,因为没有这样的时间保障,不可能做到细致到位。而经过次全面、细致的处理之后,后面的几次处理都以观察为主,节约了不少时间。当然,这个处理也是要有前提条件的:
,处理一定要全面,到位;
第二,胶饵一定要有好的杀灭效果,适口性要好,如果胶饵适口性不好,那同样也是白费力气。例如,在这次的处理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拜耳的拜灭优®。
下面分享一下其中一个店铺密度下降情况:
图1 蟑螂密度趋势图
图2 成虫若虫对比图
从图1可以看出,蟑螂密度在处理后下降非常显著,7天内下降了82%,28天后只剩下1只。从图2可以看出,监测时,若虫的比例大幅超过成虫,说明内部孳生严重,处理难度比较大,需要配合加大卫生清洁力度。
拜灭优®效果之所以这么好,我们来看一下其的配方技术:
图3 蟑螂胶饵配方对比
从图3可以看出,同样是蟑螂胶饵,配方技术的差别非常大。与同类胶饵对比,拜灭优®不仅含有糖、碳水化合物,还含有脂肪酸。此处套用一句广告语:“不是所有的胶饵都叫拜灭优®”~
,拜灭优®摒弃了葡萄糖作为引诱剂的惯例,从而解决了蟑螂拒食葡萄糖胶饵的问题;其次,选择了更多的有效成分来提高胶饵的适口性。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拜灭优®特的触杀技术,即使在蟑螂没有取食的情况下,当其接触到拜灭优®胶饵,胶饵也会迅速渗透进蟑螂体内,从而达到杀灭的效果。同时拜灭优®也会在蟑螂相互之间肢体交流的过程中,粘附到同伴的肢体上达到杀灭效果。得益于如此到的配方技术,拜灭优®也获得了行业的“隔夜效应”快速灭巢效果。
陈大蠊有话说
在蟑螂密度严重的场所,一定要避免每次平均分配时间的“锚定效应”。在处理的时候,PCO小伙伴们需要多分配时间,只要处理全面、到位,后面2-3个月就能以检查监测为主。千万不要每次平均用力,蜻蜓点水。此外,处理选择的胶饵适口性和杀灭效果一定要好,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工成本、降低投诉率
本公司,是一家以主营白蚁防治公司企业。公司位于三亚市吉阳区红郊社区明申之家203,属于海南省卫生有害生物协会下设的企业单位海南绿创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是一家防治白蚁和除四害为主的全民所制企业,公司现有人员18人工程师1名白蚁2名技术员5名消杀员10之多,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江堤,河坝,房屋建筑基础处理,园林绿化,别墅酒店小区,白蚁防治及四害消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