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冷缩电缆头注意事项 冷缩电缆终端头的制作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场地应清洁, 无飞扬的灰尘或纸屑。 国家标准 GB50168-92《电缆线路施工及 验收规范》第 6.1.3 条规定:“制做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终端与接头时,应防 止尘埃、杂物落入绝缘内。严禁在雾或雨中施工” 。如果在制作中不注意环 境因素的影响,就会电缆头绝缘中由于进入尘埃、杂质等形成气隙,并在强 电场下发生局部放电,继而发展为绝缘击穿,造成电缆头击穿的故障。如果 在潮湿的环境中制作,则电缆容易受潮而使得整体绝缘水平下降,另外也容 易进入潮气形成气隙而出现局部放电。
剥除半导电屏蔽层并清除干净半导电屏蔽层是电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组成部分。电缆导体由多根导线绞合而成,它与绝缘层之间易形成气隙,导 体表面不光滑,会造成电场集中。在导体表面加一层半导电材料的屏蔽层, 它与被屏蔽的导体等电位并与绝缘层良好接触, 从而避免在导体与绝缘层之 间发生局部放电,这一层屏蔽为内屏蔽层;同样在绝缘表面和护套接触处也 可能存在间隙,是引起局部放电的因素,故在绝缘层表面加一层半导电材料
应采取绕半导电带等改善电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措施国家标准
GB50168-92《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 6.2.3 条规定:“ 6kV及以上电力 电缆的终端和接头,尚应有改善电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并应确 保外绝缘相间和对地距离。 ”电缆终端头的铜屏蔽断口处和接线端子端部, 由于电场集中,需要采取绕半导电带等改善电场集中的措施。如果不采取这 些措施,则会使得运行电缆在屏蔽层断口处电场集中,成为薄弱环节,容易 引发电缆绝缘击穿故障。
制作完成后,应采取堵漏、防潮和密封措施国家标准 GB50168-92,《电 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 6.2.11 条规定:“装配、组合电缆终端和接头时, 各部件间的配合或搭接处采取堵漏、防潮和密封措施。塑料电缆宜采用 自粘带、粘胶带、胶粘剂 ( 热熔胶 ) 等方式密封;塑料护套表面应打毛,粘接 表面应用溶剂除去油污,粘接应良好” 。冷缩电缆头制作完成后,应分别在 收缩后各相冷缩管和冷缩指套的端口处包绕半导体自粘带。这样,既能使冷 缩管外半导体层与电缆外半导体屏蔽层良好接触, 又能起到轴向防水防潮的作用。包绕自粘带,是冷缩接头防潮密封的关键环节,要以半重叠法从接头
一端起向另一端包绕,然后再反向包绕至起始端。每层包绕后,应用双手依 次紧握,使之更好地粘合。包绕时应拉力适当,做到包绕紧密无缝隙。
任何一种 T 形线夹,均应有足够的接触压力, 从而获得稳定的接触。 安装线夹时做到认真清除线槽中的氧化膜和均匀地上紧每一个螺栓。
T 形线夹不承受导线的全部张力, 按国家标准 GB2314一 1997《电力金具 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线夹的握力应不小于被接续导线额定抗拉力的 20%。 这项规定对压缩型 T 形线夹来说是可以达到的。 螺栓型 T 形线夹的握力比压 缩型 T 形线夹的小得多。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引下线自重和风载荷,对线 夹的握力进行必要的验算。
T 形线夹分为螺栓型和压缩型两类。在变电所建设中选用的 T 形线夹型 式,主要以施工安装条件而定。其施工方法应尽量与导线的耐张线夹、设备 线夹等金具的安装方法取得一致。1、螺栓型 T 形线夹
螺栓型 T 形线夹是借螺栓压力紧固导线的。线夹的电气接触性能是否稳 定主要与安装质量有关。所以线夹的安装应按规定程序认真进行。
编制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紧紧围绕本工程的施工图纸、工程场地情况和工程的特点展开。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紧密结合我公司劳动力、机械设备、本公司拥有的周转料具及项目管理情况确定和编制。
遵守、执行招标文件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的工期、安全、质量、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充分结合我公司以往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使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可行、可靠。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做到施工总体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工程和一般工程相结合、特殊技术和普通技术相结合,总体上使施工组织设计具有、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内容按招标文件要求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要紧密联系、相互关联,组成一个可以全面指导工程的施工体系。
材料矫正
钢结构制作工艺中矫正是关键的工序,是确保钢结构制作质量重要环节。对于各种型材,如变形超标,下料前应以矫正。
制作钢结构的钢材矫正应用平板机、型钢矫直机矫正和人工矫正,矫正后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大于0.5mm。人工矫正钢板时,应根据变形情况,确定锤击顺序。
6.3.3、放样
(1)、放样前应该核对施工图、熟悉工艺标准、掌握各部件的尺寸严格控制尺寸精度;
(2)、度量工具经法定计量单位校验;
(3)、放样应以施工图的实际尺寸1:1的大样放出有关的节点,连接尺寸,作为控制号料、弯制、剪切、铣刨、钻孔和组装等的依据。
(4)、放样样板制作:样板采用厚度0.3mm的薄铁皮制作,应考虑切割、焊接、铣、刨及火煨等加工余量。样板上应标记切线、孔径、上下、左右、反正的工作线和加工符号(如弯曲、铲、刨等),注明规格、数量及编号,标记应细小清晰。
(5)、放样应在放样平台上进行,平台平整稳固。放样平台严禁受外力冲击,以免影响平台的水平度。放样时应在平台上弹出垂直交叉基线和中心线,依次放出构件各节点的实样。
除锈、施涂
(1)、本工程采用机械抛丸除锈。除锈采用除锈设备,进行抛射除锈可以提高钢材的疲劳强度和抗腐能力。对钢材表面硬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漆膜的附和不需增加外加的涂层厚度。除锈使用的磨料符合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施工环境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
经除锈后的钢材表面,用毛刷等工具清扫干净,才能进行下道工序,除锈合格后的钢材表面,如在涂底漆前已返锈,需重新除锈。
(2)、施涂
本工程施涂的方法采用喷涂法。喷涂顺序为:先上后下、先难后易、先左后右、先内后外,以保持涂层厚度均匀一致,不漏涂。
钢材除锈经检查合格后,在表面涂完道底漆,一般在除锈完成后,存放在厂房内,可在24小时内涂完底漆。存放在厂房外,则应在当班漆完底漆。油漆应按设计要求配套使用,遍底漆干燥后,再进行中间漆和面漆的涂刷,涂层厚变达到设计要求。油漆在涂刷过程中应均匀,不流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