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上讲,计量校准的目的也是为了统一测量和测量。在古代,特别是在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车同轨、书同文、度同制,让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法律。实际上,通俗地说,仪器校准检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仪器的精度能够准确正常地运行,以产品的质量能够过硬。然后根据质量体系的要求,仪器需要经过合格的第三方校准和测试后才能使用。另外,当很多公司想要做ISO,UL,3C等认证时,审核老师也会有这个要求,仪器需要经过校准才能通过审核。
1、设备的使用状况和频率:用于经常使用的仪器和设备;经常拆卸,转移并携带到现场进行检查的仪器设备;使用环境恶劣,故障率高,过载或可疑质量问题的仪器和设备;在此期间,应检查使用寿命即将届满的仪器和设备。
2、校准数据分析:根据对多年来校准数据变化的分析,判断是否应进行周期检查。
3、设备的稳定性:在此期间,应检查不稳定,易漂移且易老化的设备。
通常来说,对于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设备,使用频率较低的设备,具有每次测试之前的自校准功能和自校准的设备以及每次具有标准样品的化学分析仪器,可以不考虑进行定期检查。
测量不确定度和误差是计量学中研究的基本命题,也是计量测试人员经常运用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直接关系着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和量值传递的准确一致。然而很多人由于概念不清,很容易将二者混淆或误用,中测计量公司结合相关资料,着重谈谈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要明确的是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二者之间概念上的差异。
仪器校准是企业的生产基础,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能源消耗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目前我国对仪器设备管理的考核,主要是设备完好率,它贯穿于设备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而设备完好率是沿用经济体制改革前制订的标准,它仅反映企业设备的技术状况,不适应竞争机制的要求。
1计量和测试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现行计量法律法规,提出以下要求。如有任何后续修订,应以修订后的要求为准。
2计量单位组织应在以下活动中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编制和发布文件和统计报表。生产和销售产品,标记产品标识,编制产品规范,制定标准、规范、程序和技术文件;发布验证、校准、检验和计量数据;国家规定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从事计量检定的计量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
4计量机构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计量标准,应当按照JJF1033-2001《计量标准评定规范》的要求,经有关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5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强制检定仪器检定机构组织的高标准计量器具和医疗卫生用工作计量器具的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应当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强制检定。
6具体要求
(1)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单位应当按照《计量器具制造、修理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程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生产定量预包装产品的单位应当符合《定量预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3)从事零售商品销售的机构应当遵守《零售商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