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一生如何,在很小的时候就决定了。
孩提时期受到的教育尤为重要。父母的行为举止、思想品德 ,容易在子女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逐步形成善与恶 、真与假 、好与坏 、是与非的初概念。
胡适先生曾在自传中回忆自己的母亲冯顺弟,他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我们这代人从小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影响,自己对待孩子打骂式教育肯定是避免不了的。如今的时代倡导教育,即不打骂孩子。可是这种教育却导致了更多的反面教材。
教育孩子究竟应不应用打骂的方式呢?(我们所探讨的打骂不是指家庭暴力,而是在犯错或捣蛋不听话的前提下)
一、打或者不打是个问题
如果你不打,但有其他有效的教育方式,那就是;如果你不打,但没有其他有效教育方式,那恐怕就是纵容和娇惯。
二、怎么打是个学问
有些家长打孩子,是追着打,胡乱打,自己情绪激动,非常不堪,状似发疯,毫无威严;有些家长,是能让孩子站定,伸手挨藤条,有节奏冷静的打。
两种情况效果不同,有不同的背景。事实上,无法调控自己情绪的家长,打了孩子他也无法树立真正的感。所以,打骂孩子关键是,要系统性的,符合实际的教育孩子。打与不打,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
三、打的程度是怎么衡量的?
是往死里打?还是点到为止?打骂孩子是什么标准?这需要父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打骂,当然是好的,但不要以为好的教育就只是不打骂。这就如同脑力劳动赚钱更多,但你不能说不从事体力劳动就更。想要不打骂孩子,就要好好学习整体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只学表面功夫。
有些人只看到“棍棒底下出孝子”,却不知道别人家的其他做法。比如,别人家打孩子或者对孩子严格,可是别人家父母对自己也是一丝不苟的,甚至自己犯错时愿意给孩子道歉,而且每次都打得有理有据,点到为止。如果你也打孩子也很严格,但是你自己对自己却很宽松懒惰,你错误时候不承认错误,你觉得这效果会一样?
所以,从本质上来看,打骂孩子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方法指向的结果。如果没想清楚这个问题,再好的教育方式,都只会产生一个很糟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