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份,装备发展部知识产权局集中解密了3000余件专利,并陆续公开发布,就发布2346件。此举被认为是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背景下,拓宽军民之间科技信息交流互动、推动“军转民”的有益实践。
大学教授姜鲁鸣曾说到,专利具有保密性的特点,从申请、受理、审查到转让和实施的全过程都有严格的保密规定,这对于维护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专利存在解密较少、或解密迟滞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耗散。
军地智库也认为,专利作为军民融合的重要领域,目前仍存在“重定密、轻解密”的现状,虽然装备发展部知识产权局迈出了关键一步,但加快专利转化、应用任重而道远。
服务在指尖,线上平台架起专利运营桥梁
“怎样通过平台进行专利交易”“如何查询专利信息”……自军地专利创新网上线以来,在线客服周林睿每天都要接受数十人的在线咨询。
在军地专利创新网上点击“待转化专利”栏目,就有制导与控制技术、电子元器件、探测与识别、计算机与软件等十余项行业查询分类,用户可以根据分类进行查询。这些解密的专利信息内容包括专利名称、专利号、专利权人、专利详情等信息。
目前,该平台已收录包括知识产权局解密信息在内的6000余条待转化专利信息和近2000条专利转让信息。“构建了这样一个专利的信息平台,对促进专利转移转化,加速军民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军地专利创新网滕经理如是说。
制度促转化,强化军民知识产权规章制度
据悉,围绕中央关于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等顶层设计,8项适用于地方部门承担的知识产权事务将交由地方承担或联合开展。
军地网认为,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快建立各军种、集团专利横向流通转化机制,推动专利解密与普通专利跟进保护无缝衔接,完善普通专利参与研发生产机制,才能有效促进知识产权“军转军、军转民、民参军”。
另外,据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介绍,下一步,将制定专利定密解密相关规定,专利解密信息定期公布将成为常态化工作。
以上这些措施将有效唤醒专利的“睡美人”状态,促进专利信息的充分利用,解决目前专利面临的转化困局,使其更好服务军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