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的Intanium(安腾)处理器和AMD的Athlon(速龙)处理器均属于64位的EPIC微处理器,两者均采用0.18微米的CMOS制造工艺。不同的是IA- 64的奔腾处理器与IA-32应用程序不能完全兼容,而AMD的x86- 64可以运行IA-32的应用程序。因此在64位的EPIC处理器战场上,Intel和AMD两大厂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过去的微处理器主频大多比较低,不断提高主频、降低线宽、采用超流水、多发射等技术是提高处理器性能的主要设计方法,处理器主频高低几乎成为微处理器性能强弱的代名词。随着主频持续增长在物理设计上出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处理器性能增长速度远低于处理器主频的增长速度。以Intel公司微处理器发展历史为例,从I486发展到Pentium 4,处理器主频增长了15倍,但性能才提高5倍。另外传统的提方法易导致芯片面积增大、功耗过大、晶体管数量过多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处理器设计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发展,处理器突破性的性能提升还依赖处理器的结构更新。
自从人类1947年发明晶体管以来,50多年间半导体技术经历了硅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甚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代,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产业所没有的。半导体技术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被称为“产业的种子”。中央处理器是指计算机内部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处理过程进行控制的部件,伴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芯片集成密度越来越高,CPU可以集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这种具有中央处理器功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被统称为“微处理器”。需要注意的是:微处理器本身并不等于微型计算机,仅仅是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微处理器)的缩写,它是计算机中重要的一个部分,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人,那么CPU就是人的大脑。CPU的发展非常迅速,个人电脑从8088(XT)发展到Pentium 4时代,只经过了二十一年的时间。
CPU发展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4位微处理器、8位微处理器、16位微处理器、32位微处理器以及新的64位微处理器,可以说个人电脑的发展是随着CPU的发展而前进的。微机是指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以集成了计算机主要部件——控制器和运算器的微处理器MP(Micro Processor)为核心,所构造出的计算系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微处理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
算术逻辑单元ALU主要完成算术运算(+,-、×、÷、比较)和各种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移位)等操作。ALU是组合电路,本身无寄存操作数的功能,因而有保存操作数的两个寄存器:暂存器TMP和累加器AC,累加器既向ALU提供操作数,又接收ALU的运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