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这一釉上彩新品种。
粉彩初创于景德镇御窑厂,盛行于清宫内廷,广泛流行于民间。因粉彩为康熙晚期初创,工艺尚未定型,故流传下来的官窑粉彩极其,还带有五彩与珐琅彩的某些工艺特征。
粉彩以娴熟的康熙五彩技术为基础,改单线平涂法为'渲染法',同时借鉴珐琅彩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将含有'砷'元素的白色彩料'玻璃白'与进口'洋彩'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粉润柔和的效果,即红彩变粉红、绿彩变粉绿、黄彩变浅黄……
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乾隆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康熙官窑粉彩器的纹样采用五彩的绘画方法,即单线平涂法和无线涂绘法。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栏目组(一八八七一八二七六二五)图案的绘画内容比较简单,常以洞石、蝴蝶、花草、小鸟等题材为主,空间留白较多,彩绘只是一种装饰性的点缀,给人以充分的遐想空间。
装饰技法
康熙粉彩器多为盘和少量的文房用具,如水盂等。官窑中少有大器,绘画内容比较简单,常以洞石、蝴蝶、花鸟等题材为主,空间留白较多,于疏朗中见典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民窑常见的粉彩器多为供器,有炉、尊、瓶、净水瓶、灯,另有陶瓷笔筒、碗、盘等。常见的一些画面潦草的云龙纹香炉、海灯、花口碗之类,制作粗率,砂底无釉。康熙时期瓷器的胎土陶炼得相当精细,釉质细润缜密,坚硬纯净。因处于初创时期,粉彩瓷均胎体厚重,器底无釉。
◆款识特征
康熙官窑粉彩多在器底书青花双圈六字两行“大清康熙年制”楷款,也有仿写“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款的。康熙民窑早期见有年款器物,以后则不见纪年款器物,这与康熙十六年(1677)浮梁县令禁止在瓷器上书年号及圣贤字迹有关,故康熙民窑粉彩不会又纪年款识器物出现。
粉彩钟馗醉酒像,清康熙
高16.8cm,底长29cm。
钟馗依山石而坐,头戴黑色软冠,身穿朱彩描金海水云龙纹蟒袍,腰系黄色丝带,足蹬白底黑靴。他左臂倚着一仿宋官窑酒坛,右手持杯,两眼微闭,醉意朦胧,自得其乐,背后有一红蝠纹瓶。山石后侧刻阴文“康熙年制”四字楷书款。人物生动传神,釉彩浓淡相宜,华美自然。
自古以来,钟馗多以狰狞可怖的面目示人,常手持利剑,捉拿妖魔鬼怪。后来,钟馗逐渐演变成为迎富、纳福的吉祥神人。此瓷像的塑造风格与传统的钟馗形象不同,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其醉态使人觉得和蔼可亲,诙谐可爱。彩瓷中的塑像以三彩居多,粉彩少见,钟馗像更为稀有,此件为康熙彩瓷中的珍品。
此像在清宫内长期被尊为库神,享受供奉,清晚期曾流出宫廷,后被发现于隆福寺一古玩店,又被迎回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