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宝殿中的“宝”字,则指的是佛教中的“三宝”,他们分别是佛,法和僧。佛便是像如来佛一样圆觉通慧的大能者,法指佛经教义,而僧,显而易见是寺庙中传授佛理的僧众。“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殿也是以这三宝命名,若是心中有求,才会入殿参拜求遂愿,或是求通透,净心。前来拜佛求缘的人,也都相信有“大雄”如来佛坐镇的寺庙,必然能雄正大千,所愿顺遂。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大的是寺庙才能够参拜释迦摩尼,因为大雄宝殿也只在一些大的寺庙建设。它就是整个寺庙的核心建筑,也是寺庙的正殿,僧众朝暮集中修持也都在其中进行。而僧众在殿中修持也代表着传持正法,有以佛威力,雄镇大千的内涵在。大雄宝殿中供奉的对象除了如来佛释迦摩尼,还有一些菩萨,观音和罗汉护法的佛像在,但是如来佛一定是居于大殿正中作为主尊佛像。
我国佛寺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塔庙里,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晋唐以后,逐渐成为主要建筑,佛塔被移于寺外,多建寺前、寺后或另建塔院,形成了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佛寺结构。寺院坐北朝南,主要依次分布在中轴线上,层次分明,布局严谨。西藏的佛寺建筑,一般有庞大的建筑群,体现出汉藏文化融合的风格,北京的雍和宫,拉萨的布达拉宫,承德的外八庙等是这种建筑的典型。
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 进寺院时,走哪个门就看你在哪个门的位置了,一般不走中间门而走边门表示谦卑、不功高我慢。在左边就走左门,先迈左脚;在右边就走右门,先迈右脚。进寺礼拜或参观一般以顺时针方向走就可以。因为在古印度以顺时针右绕为吉祥。
寺院经幢建筑规模,要视该寺规模、度和经济状况而定。大都寺院只有一两座经幢,有的甚至没有,山西洪洞县西山严泉寺经幢多达十六座。经幢一般建在寺院的殿后、殿之旁侧或山路回环处,游客容易忽略。
寺庙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分为基础座和座,以显示寺内建筑物的等级和风格。普通座一般用在天王殿。随着院落的进深,基座逐渐升高。大雄宝殿基座通常称为须弥座。须弥山是佛教中“世界中心高山”。把大雄宝殿置于须弥座上,借助于台基高隆的地势,周围建筑群的烘托,以显示佛殿的宏伟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