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干预要有个度,要以结构安全为小的限度,绝不能工程中碰到棘手的问题,粉饰了事,不进行干预,将病害或隐患留下。无论保护对象、工程性质、保护原则如何,都要文物的安全及延续,而文物本体作为展览开放的场所,还应有措施开放的安全。
在北方地区,文物病害成因主要的是水的影响,水患导致建筑砖石构件、泥灰背冻融破坏,木构件糟朽,地基浸泡导致沉降发生。有研究表明近些年气候环境变化,北方地区的降水在增加,生物病虫害如木峰、白蚁、蠹虫等,相应增加。降水增加对北方土遗址保护也带来了更大的威胁。此外材料、结构、地基等先天不足,导致构件坏损、结构受力破坏也是重要的病因。
因为水的关系,南方建筑的夯土墙、砖墙下部有石砌的墙体作隔潮。另外,在南方施工中高度重视雨季汛期和台风季节的文物防护,不得淋雨。文物建筑经历,木构件处在非常干燥的状态,一阵暴雨把它淋透,对于文物建筑的影响非常大,这里包括维修中新木料旧木料露天堆放等问题。
因为雨水影响,屋面椽的更换非常频繁,经过多年维修,南方木构建筑中,同一屋面会出现多种椽子做法,所以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修缮过程中针对性地研究甄别,妥善解决。瓦的材料,也存在地域差异,有密实度高的,有密实度低的,与当地的土质有关,而当地的屋面做法往往与瓦的密实度相匹配,在选瓦时不应随意变更。
结构加固与保护。文物建筑加固需避开保护部位,加固方案考虑结构整体性能的提升。施工中加强建筑物的沉降观察。加固前,对局部破损结构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原有结构安全。加固工程应严格按通过评亩的设计图纸施工。
保护和利用好近代文物建筑,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变迁,这些文物建筑的结构和原有饰面日益残破,其载有的历史信息逐渐消逝。而每一幢文物建筑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和特的个性,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修缮方案对整个建筑的保护、修缮、合理利用起关键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