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景区陵园铸铁宝鼎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 图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香炉。因作鼎形,故称。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雨窗怀松之南水》词:“宝鼎香焦,画廊花瘦,阮又无心摘;茶烟飏起,细煎花乳翻白。”指鼎炉,道士炼丹煮药的炉子。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宝鼎炼神药,不如手中巵。”

重器:泛指珍宝。如《触龙说赵太后》:多予之重器。这里是指青铜之器,肇始于夏,鼎盛于商周,衰微于春秋战国。青铜“礼器”,其铸造精美,品类繁多,是商周文化中具代表性的器物,并具有“明贵贱,辨等列”的作用,所以又名“重器”。

除四把及裹横外,宝另传单式鸡形歩、马形歩、螺旋歩、龙折身、虎抱头、侧身鹞形、纵身猴形、单把、双把、抖把、丢把、踩式、推手、古树摆枝、迎风贯斗及婴儿扑食等。

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商周时期青铜鼎器型有圆鼎和方鼎之分,圆鼎出现较早,流行时间较长,数量也较多。在目前所见的商代青铜圆鼎中,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子龙鼎是体量大的。周代大型青铜圆鼎则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大盂鼎、上海博物馆所藏大克鼎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毛公鼎负。

走进展厅,只见三大宝鼎以裸展的形式立于展台上,备显庄严气势。子龙鼎是三鼎中大重的,高103厘米,口径80厘米,重230千克。整器造型雄伟稳重,鼎的颈部和足部均装饰饕餮纹,腹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二字。子龙鼎相传为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入日本,又辗转至香港。2006年,在“国家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支持下,国家文物局将子龙鼎征集回来,后入藏国博。

大克鼎威严厚重,口沿下装饰变形兽面纹,腹部宽大的纹饰波澜起伏、富有节奏感,蹄足上部饰有浮雕兽面。每组变形兽面纹间和足部的兽面纹鼻梁皆设宽厚的扉棱,纹饰线条凹凸、峻深,风格粗犷、质朴。鼎腹内壁铸铭文290字,铭文记载作器者为“克”,他是管理周王饮食的官员,负责上传下达王的命令。铭文内容分为两段,一是克对其祖师华父的称颂,二是详细记载周王册命克的仪式以及赏赐的内容。这篇铭文是研究西周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也是西周书法艺术中的皇皇巨篇。

大盂鼎、大克鼎均出土于陕西,为清代官员、金石学家潘祖荫所得。抗日战争期间,为躲避日寇劫掠,双鼎被装入木箱埋藏于苏州潘宅地下。1951年,潘氏后人潘达于女士将双鼎捐赠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后入藏上海博物馆。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开馆,大盂鼎应征北上,大克鼎则作为“镇馆之宝”留在上博。

“大盂鼎、大克鼎和子龙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圆鼎的经典之作,是早期文明灿烂成就的重要物证,它们出土、流转和归藏的经历,也见证了民族走向复兴的辉煌历程。”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翟胜利说。

“九龙宝鼎”整座由青铜浇铸而成,鼎身和鼎足共铸有九条金龙,鼎身连续不断的环带纹饰,线条粗犷,具有西周时期鼎形制为稳定雄健和质朴庄严的特点。中国历史博物馆决定收藏九龙宝鼎子鼎,并向肇庆市颁发了收藏证书。

苍南县金乡永兴工艺厂为你提供的“沈阳景区陵园铸铁宝鼎”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详情

*联系

*手机

推荐信息

合肥宗教用品>合肥宝鼎>沈阳景区陵园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5 京ICP证100626